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15篇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15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15篇,供大家参考。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15篇

篇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

  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

  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

  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社会责任“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连日来,首都各高校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去西部,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将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品格。”6月15日晚10点50分,面对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莫锋由衷地说。那首《丝绸之路》乐曲,曾唤起出生在广东清远、今年23岁的莫锋对西部那种纯净大自然的向往。“我能想象那里的贫瘠,但作为大学生,参加建设西部,责无旁贷。”今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给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坚定了他服务西部的信念。为此,5月中旬,莫锋还给有关中央领导写去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议国家能制定更多的政策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此,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已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的就业协议。他表示:“能到西部去做一名白衣战士,传播知识、播洒文明、奉献爱心,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面对服务甘肃贫困县的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伟兴致勃勃:“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社会能

  给我们些什么。”“我是学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成长、成才,用他们的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来自江西革命老区、今年23岁的华伟对未来信心满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校年仅21岁的管锋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就有幸当上了“彩虹志愿者”。“父母对你志愿服务西部支持吗?”“当然,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共产党员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责任,是模范带头作用。”管锋说,他的父母都理解他,并表示了支持。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起我们的父辈少了很多吃苦的机会,我的父母就经常跟我讲,只有经过磨难,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我想拥有了服务西部这样一段经历,经过这样一种锻炼,培养起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样,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23岁的徐彩峰真诚地表达了他当志愿者的心情。

  做志愿者,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许多有志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引导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参加过团中央发起的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他们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完成志愿服务后,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都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预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面对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说,他们只是在做当代大学生应做的事情。他们说:“没有优惠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去!”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篇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它是中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强调的是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4、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更是意义重大,其具体意义有:

  1、由于科技创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动力,因此必将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切实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国家必将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大力倡导创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创新,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更有跳跃性、更具创新性,当你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手足无措了。

  2、国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鼓励科技人员在竞争中创新创业。这样的发展

  态势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作为大学生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向科技进军,让我们对科学技术拥有更浓厚的兴趣.

  3、政府大力倡导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陈出新,让优秀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和应用。这样的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们有更大的奋斗动力,让你的能力能够被发现.同时能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适合我们学习,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效果更佳。

  4、由于实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让此时身在校园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的美好发展而努力.

  5、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建立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原始性创新。如此一来让我们的科研环境更加的人性化,让我们拥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实施这一战略,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团队精神,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7、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贡献在分配上体现出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次类似按劳分配的措施,让人更有动力。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够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不会在科技实力上落后与其他国家的,让我们有更大的后盾和奋斗动力。

  8、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不管将来你的发展如何,你都是在你的祖国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回报祖国,不能够忘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引导与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约束。引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与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我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一时代,能够享受如此成

  果,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与睿智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如此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定地履行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自己发展、更为了国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多阅读科技类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做到“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年级:2011级姓名:傅奕敏学号:107012011008

篇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从人的总体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体现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把握和处理能够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意识到人类自身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身的片面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从而能够自觉能动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如何正确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为顺应该战略,关键字:人才强国战略;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人口素质;小康社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人才强国之路。因为人才才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努力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它更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运用和发展,抓住了执政兴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人才强国战略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不够,以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不重视知识分子,使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针对在人才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和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情况,邓小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初步形成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人才问题主要是组织路线问题;人才难得,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紧培养选拔各类优秀专业人才;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标准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人才包括党政干部人才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必须打破常规去选拔人才;优化人才群体结构,实现人才流动更新制度;等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人才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才强国的思想。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人才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原来的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反映和说明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强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目的主要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这一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从而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广纳人才,为我所用,通过提高政策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正确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2010年两会《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大会为我们清晰的指出了以下任务:第一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是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第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第四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第五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六是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为完成这些任务,首先是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人才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最可靠的财富绝不是土地、矿藏、黄金、纸币,更不是宫殿、楼阁,而是在同一个时代的人类社会中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必须认识到,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屡见不鲜的事例是,没有人才了,曾经拥有的金银珠宝乃至国土都会丧失;拥有了最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即使一穷二白,也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国家也一定越来越强大。在人类进入到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今天,自然资源对财富增值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且,争夺稀有资源也得依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完全成为客观现实。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技术、资源、环境制约。特别是技术制约,而要实

  现技术的突破或者说跨越,没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其次是要努力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怎样才能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呢?毫无疑问,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好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教育普及程度已经较高,已经成为人才大国,潜在的优秀人才资源量大。我们不能放松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引进工作,但同时更应当做好自有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成长规律。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只能给人打下成才的基础,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来最优秀的人才的。政治家要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成长,企业家要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成长,科学家要在科学研究实践中成长,外交家要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成长,军事家要在军事斗争实践中成长。实践才能造就出最优秀的人才。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实践造就的,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建设实践造就的。因此,必须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在实践这个最伟大的学校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这个课题,不断深化对相关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创新相关制度机制,真正解决好培养得出的问题。

  四、人才强国战略与提高人口素质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号召“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党中央的号召,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指导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搞好人口科学研究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去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就人的个体而言,即人的智力、体力、才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人的总体、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体现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把握和处理,能够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意识到人类自身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身的片面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从而能够自觉能动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表现在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上,也表现在对人口质量的提升上。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人口数量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的科学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提高全面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全面开展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全方位教育,使国民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行为规范得到全面提高,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落实到人口

  政策上,就是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人才强国的实施过程就是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

  五、人才强国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强国的实质是素质强国。列宁曾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强国战略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科举教育不能兴国,精英教育也不能兴国,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普遍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而认真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进行大胆创新,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并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持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必然要回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全面实施并改进高校素质教育。高校素质教育应该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质内核。。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提出“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核。在我国建立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后,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力图营造一个有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环境。

  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人员匮乏,人才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国不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10。为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世界各国相继变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展开了人才争夺大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据此中央不断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一系列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必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机关干部身上,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如果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缺乏这些能力就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丧失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可能丧失人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七、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靠科学、靠法制与靠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选择,当今世界,谁拥有经济发展的强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言权,而发展说到底就是看人才。因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其人才比较优势,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无不以人才为核心优势,我国恰恰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大的缺陷和弱势。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应对了我国人才不足的国情。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大量的人才资源是不行的。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质量、人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快慢的制约性因素和主要来源。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能够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党的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两者很好地得到了结合。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极大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深了全党对科学技术和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科教在国家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性地位,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源泉。把科教兴国与人才问题综合考察,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认识的新高度,正确地把握了科教兴国的规律性和实质,也精辟地揭示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联系。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生机和活力和谐离不开发展,发展就要有活力,而活力源于人才,因此人才又是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源泉。人才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探路创新的示范作用。社会和谐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势必面临许多新的领域

  和新的问题;探索新领域,开辟新道路,就要依靠人才。

  参考文献

  [1]山东人才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007[2]许颖,《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2009[3]刘贵芹,石国亮,《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004[4]孔令伟,韩明祥,《人才强国战略与大学生素质培养》,2005[5]林利本,《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6]赵明,《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2007

篇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形式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要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就要走科教兴国之路。

  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技术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②差距: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我国科教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发展教育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

  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

篇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专题科技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背景材料]材料1、2003年11月2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材料2、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2月2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祝贺并发表讲话。他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相关知识点]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另外要注意材料中的要求教

  育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健,基础是教育。只有教育事业切实得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科技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和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③新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④当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提建议教育角度①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②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③落实义务教育。科技角度①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

  体制。④抓住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⑤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青少年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对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重奖科技工作者的认识。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防止人才流失,有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3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切关注祖国的前任和命运;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学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打好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中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设立国家科技奖是因为1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科技、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4表明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重奖科学家的重要意义⑴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⑵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⑶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⑷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4、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

  才的竞争。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5、什么是人才?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所谓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应当怎么做?国家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2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大批高尖人才。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青少年学生青年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把握成才目标,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德才兼备和四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1、结合国情,谈谈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或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④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⑤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是与时俱进,这就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具体参看题目要求选择其中一方面。创新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小康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用的人才。2、为什么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3、怎样培养创新精神?给政府提建议答1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鼓励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3依法保护公民的创新成果。4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简答题1、同学们在村镇街道旁的围墙上摘录了几则标语,请运用初三所学知识,任选一则标语简要分析思想内涵。1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3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读书4小家富带动大家富,口袋富还需脑富。2、有人认为,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老百姓再富不能富孩子。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分析说明题1、

  材料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工具由石器发展为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直至现在的计算机、航天飞机以至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劳动对象的范围由极狭窄的石头、野果发展到今天的万千物种,从陆地、海洋发展到宇宙空间、纳米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6岁时,在一家园艺场参观。植物王国令他心驰神往,从此开始爱上了农业。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杂交水稻的科学发展研究。虽然几经波折,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农业科学研究奋斗的决心。他长年累月坚持在实验田里观察研究,哪怕年过七十,从不间断。即使出差在外,也要每隔三天向助手了解一下试验数据。他学习兴趣广泛,一双在大田里捏惯了泥土和稻粒的大手,能拉出优美的小琴曲;看似老农般笨拙的嘴巴,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3500亿千克,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000万人,袁隆平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有人估计,袁隆平这个名字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⑴顺看、项提供的思路,在项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⑵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项要素处于什么地位?我国正采取哪些措施来促使要素的提高?⑶袁隆平事迹给人许多启发和教育,有人总结出两句话。一句是是知识就是财富;另一句是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艰

  苦奋斗。材料二给我们的启发教育还有不少,请你结合材料一,再用两句精练的话表达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篇六: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其实我国的教育是在不停地发展的,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输入以后开始的。中国教育学的起步,首先始于对日本教育学的学习。当时有大量的日本教育书刊涌入中国,可想而知,当时日本教育学对中国的影响。后来,由于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把学习对象由日本转向美国。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是“以俄为师”,今后教育方面也必须“以俄为师”,从苏联学习教育学。当时的中国教育,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批判和改造旧的教育理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新体系,迫切希望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教育经验和理论。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教育科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文革”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表现为停滞和倒退。这十年,是教育发展的灾难时期。粉碎“四人帮”后,教育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重大的战略机遇,中国政府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这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的价值,通过琢磨才能外显。人的潜能,通过学习才可以开发。教育就是开发人潜能的。学习是成长之基,教育是进步之源。建立学习型社会,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高瞻远瞩,坚持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落后。在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同时,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民族是不可成胜的,是注定要强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最终要靠教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教育方面也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必要性加实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时,首先就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五中全会对全党特别是教育、科技领域提出的新要求。为什么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这两大战略?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党一直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我们党及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这一战略的背景是,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进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运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是相辅相成的,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选拔与使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又逐步形成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持续性发展得到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以适应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过程;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实施这两大战略,还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是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还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并保持最大收益的能力,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就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实施这两大战略,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和地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高一层次的产业结构几乎完全可以控制低一层次的产业结构。在国际经济中,有能力控制要素和产出的流向,就有可能控制他人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促进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具有关键性作用。要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使之与我国整体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与人才的有力支撑。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高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在发展中寻找新突破,在创新中获取新动力。实施这两大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和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迎接各种挑战,实现以创新带动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小康社会所必需的国家战略。只有更多地向知识、智力资源要生产力,才是发展的正确出路。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创新上,放在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上。总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提高和统一认识,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应对科技进步的挑战、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努力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对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和教育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对于我国而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提高和统一认识,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程度。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发生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党和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当前,特别要注意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和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程度,理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理解科技落后就意味着缺乏经济的竞争力。

  努力提高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加快一流大学、重点大学建设步伐,培育了一批重点、新兴与交叉学科,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有所增强。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进入这一工程的一些院校,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同样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包括高等院校获得的前沿研究成果,能够通过一定途径真正转化为规模产业。这就需要加快研发工作与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地实行产学研结合,形成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构筑的研究开发新格局。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力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着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既为实施两大战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实施两大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利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广阔空间,找准着力点,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力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其原因在于,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会形成好的改革思路、工作举措和发展战略。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解放思想,应该真正做到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即把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突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应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真正使科技和教育成为社会最高尚的事业,知识和人才、发明和创造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致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制定科技、教育政策,加大对科技、教育投入,推出科技、教育计划;推动产学研结合,发挥高等院校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各级党和政府的协调与推动。

  高等院校应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着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必须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观念、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高度重视和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形成全民族重视科技教育的文化,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实际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既包含了以科技、教育为主导,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也蕴涵着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福祉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在发达国家占据科技优势的形势下,能不能迅速提升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发展国民教育培养和凝聚一大批高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任。领导干部的认识程度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施这两大战略的程度、水平与效果。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转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干部不仅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有紧迫感,而且要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落实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工

  作中;实行工作责任制,把对教育和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具体业绩,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

  如何实施参考一:温家宝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参考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一是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要围绕学科发展、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加快关键领域高技术研究,在信息、生物、海洋、空天、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制高点。二是要增强集成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在信息、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关键领域,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三是要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散裂中子源、新一代天文望远镜、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等若干重大科学工程,继续支持中科院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工程,为基础性创新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条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基础水平。要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为基础,加快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若干世界

  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计量等基础研究,强化我国的基础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在重点产业领域、以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自主创新基础设施,为培育和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奠定重要条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以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其他标准相互配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科技宏观管理与协调,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协调互动,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为促进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和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

  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结合《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和要求,结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要在激励自主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安全体系、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等方面加快政策引导、

篇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设作出了贡献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

  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

  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

  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社会责任“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连日来,首都各高校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去西部,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将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品格。”6月15日晚10点50分,面对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莫锋由衷地说。那首《丝绸之路》乐曲,曾唤起出生在广东清远、今年23岁的莫锋对西部那种纯净大自然的向往。“我能想象那里的贫瘠,但作为大学生,参加建设西部,责无旁贷。”今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给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坚定了他服务西部的信念。为此,5月中旬,莫锋还给有关中央领导写去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议国家能制定更多的政策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此,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已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的就业协议。他表示:“能到西部去做一名白衣战士,传播知识、播洒文明、奉献爱心,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面对服务甘肃贫困县的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伟兴致勃勃:“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社会能

  给我们些什么。”“我是学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成长、成才,用他们的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来自江西革命老区、今年23岁的华伟对未来信心满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校年仅21岁的管锋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就有幸当上了“彩虹志愿者”。“父母对你志愿服务西部支持吗?”“当然,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共产党员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责任,是模范带头作用。”管锋说,他的父母都理解他,并表示了支持。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起我们的父辈少了很多吃苦的机会,我的父母就经常跟我讲,只有经过磨难,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我想拥有了服务西部这样一段经历,经过这样一种锻炼,培养起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样,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23岁的徐彩峰真诚地表达了他当志愿者的心情。

  做志愿者,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许多有志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引导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参加过团中央发起的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他们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完成志愿服务后,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都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预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面对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说,他们只是在做当代大学生应做的事情。他们说:“没有优惠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去!”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篇九: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当代大学生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忆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阔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此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开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开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开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开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

  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决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时机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局部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

  1/3

  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方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廉价。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效劳。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局部血样,回国后经过别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开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参加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开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那么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兴旺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是掌握了世界的大局部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效劳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效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

  2/3

  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开展?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开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根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奉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根底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时机,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效劳。尽管容许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平安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开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荣耀典范。“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社会责任“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篇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是党中央是党中央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国务院按照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国务院按照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科学分析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社会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并充分估计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人民生活和现代化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进程的巨大影响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根据中国国情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它是中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强调的是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4、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更是意义重大,其具体意义有:

  1、由于科技创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动力,因此必将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切实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国家必将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大力倡导创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创新,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更有跳跃性、更具创新性,当你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手足无措了。

  2、国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鼓励科技人员在竞争中创新创业。这样的发展

  .

  .

  态势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作为大学生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向科技进军,让我们对科学技术拥有更浓厚的兴趣。

  3、政府大力倡导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陈出新,让优秀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和应用。这样的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们有更大的奋斗动力,让你的能力能够被发现。同时能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适合我们学习,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效果更佳。

  4、由于实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让此时身在校园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的美好发展而努力。

  5、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建立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原始性创新。如此一来让我们的科研环境更加的人性化,让我们拥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实施这一战略,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团队精神,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7、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贡献在分配上体现出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次类似按劳分配的措施,让人更有动力。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够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不会在科技实力上落后与其他国家的,让我们有更大的后盾和奋斗动力。

  8、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不管将来你的发展如何,你都是在你的祖国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回报祖国,不能够忘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引导与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约束。引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与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我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一时代,能够享受如此成

  .

  .

  果,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与睿智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如此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定地履行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自己发展、更为了国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多阅读科技类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做到“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年级:2011级姓名:傅奕敏学号:107012011008

  .

篇十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P>  科技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关于科技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开展中国家,从

  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拟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养还不够高;〔另外要留意材料中的要求〕

  〔教育〕教育科学文化建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有机组成局部,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开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立的根底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造就人才和增加民族创新实力的根底,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健,根底是教育。只有教育事业切实得到开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养,造就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所须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科技〕①科技是

  不能刚好制定有效的开展战略,提高本土的创新实力。④当前同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有必须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开展。

  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提建议〕〔教育角度〕①必需大力推动教育创新,不断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②加强根底教育,大力推行以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核心的素养教育;③落实义务教育。〔科技角度〕①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立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②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舞创新,敬重学问,敬重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④抓住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在开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的开展。⑤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青少年〕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造就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发扬艰辛奋斗精神,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担当时代给予的'使命,为建立小康社会做奉献。〔详细行动:踊跃参加小独创、小制作活动;造就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3、运用有关学问,谈谈对党中心、国务院召开国家科技嘉奖大会重奖科技工作者的相识。

  〔1〕科学技术已成为

  〔1〕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底的综合国力的比赛。

  〔2〕科技进步是经济开展的确定性因素。〔3〕科技、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究竟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开展的势必要求。〔4〕说明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毅信念和决心*党中心、国务院为在我国科技事业开展中作出出色奉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热忱鼓舞科技人才的成长,努力营造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敬重创新的良好气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重奖科学家的重要意义:⑴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开展关键地位,使经济建立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⑵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表达了党和国家敬重学问,敬重人才鼓舞创新。⑶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机灵才智,热忱鼓舞科技人才的成长。⑷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4、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开展的须要。生产力是社会开展的最终确定力气,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最具确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资源是

  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综合国力的须要。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究竟是人才的竞争。

  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须要。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须要。5、什么是人才?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所谓人才,是指为社会开展和人类进步进展了缔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中作出较大奉献的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是指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6、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应当怎么做?〔国家〕〔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敬重劳动、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敬重缔造的方针。〔2〕紧紧抓住造就、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立。〔3〕重视教育的优先开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造就大批高素养的人才。〔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嘉奖机制,鼓舞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大批高尖人才。

篇十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P>  技事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相关知识点]

  1、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国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另外要注意材料中的要求)

  (教育)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健,基础是教育。只有教育事业切实得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科技)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

  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和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③新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④当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提建议)

  (教育角度)①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②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③落实义务教育。

  (科技角度)①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④抓住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⑤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青少年)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具体行动: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科学精神)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对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技奖

  励大会重奖科技工作者的认识。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

  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防止人才流失,有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3)(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切关注祖国的前任和命运;向获奖的科学家学习,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学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打好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中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等。

  *

  设立国家科技奖是因为:

  (1)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科技、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4)表明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

  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

  重奖科学家的重要意义:⑴重奖科学家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重要举措。⑵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关键在人才,重奖科学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⑶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热情鼓励科技人才的成长。⑷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4、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5、什么是人才?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应当怎么做?

  (国家)(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

  高素质的人才。(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

  出,造就大批高尖人才。(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青少年学生)青年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把握成才目

  标,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德才兼备”和“四有”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1、结合国情,谈谈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或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④想不

  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⑤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是与时俱进,这就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

  (具体参看题目要求选择其中一方面。创新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小康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用的人才。)

  2、为什么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3、怎样培养创新精神?(给政府提建议)答:(1)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鼓励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3)依法保护公民的创新成果。

  (4)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简答题:1、同学们在村镇街道旁的围墙上摘录了几则标语,请运用初三所学知识,任选一则标语简要分析思想内涵。(1)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3)要想富,少生孩子多读书(4)小家富带动大家富,口袋富还需脑富。

  2、有人认为,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老百姓再富不能“富”孩子。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分析说明题:1、材料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生产工具由石器发展为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直至现在的计算机、航天飞机以至基因工程纳米技术;

  B.劳动对象的范围由极狭窄的石头、野果发展到今天的万千物种,从陆地、海洋发展到宇宙空间、纳米微观;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6岁时,在一家园艺场参观。植物王国令他心驰神往,从此开始爱上了农业。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杂交水稻的科学发展研究。虽然几经波折,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农业科学研究奋斗的决心。他长年累月坚持在实验田里观察研究,哪怕年过七十,从不间断。即使出差在外,也要每隔三天向助手了解一下试验数据。他学习兴趣广泛,一双在大田里捏惯了泥土和稻粒的大手,能拉出优美的小琴曲;看似老农般笨拙的嘴巴,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3500亿千克,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000万人,袁隆平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有人估计,“袁隆平”这个名字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⑴顺看A、B项提供的思路,在C项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⑵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C项要素处于什么地位?我国正采取哪些措施来促使C要素的提高?

  ⑶袁隆平事迹给人许多启发和教育,有人总结出两句话。一句是是“知识就是财富”;另一句是“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艰苦奋斗”。材料二给我们的启发教育还有不少,请你结合材料一,再用两句精练的话表达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十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P>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如何正确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为顺应该战略,关键字:人才强国战略;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人口素质;小康社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人才强国之路。因为人才才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努力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它更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运用和发展,抓住了执政兴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人才强国战略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不够,以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不重视知识分子,使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针对在人才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和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情况,邓小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初步形成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人才问题主要是组织路线问题;人才难得,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紧培养选拔各类优秀专业人才;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标准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人才包括党政干部人才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必须打破常规去选拔人才;优化人才群体结构,实现人才流动更新制度;等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人才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才强国的思想。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人才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原来的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反映和说明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强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目的主要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这一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从而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广纳人才,为我所用,通过提高政策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正确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2010年两会《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大会为我们清晰的指出了以下任务:第一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是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第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第四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第五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六是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为完成这些任务,首先是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人才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最可靠的财富绝不是土地、矿藏、黄金、纸币,更不是宫殿、楼阁,而是在同一个时代的人类社会中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必须认识到,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屡见不鲜的事例是,没有人才了,曾经拥有的金银珠宝乃至国土都会丧失;拥有了最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即使一穷二白,也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国家也一定越来越强大。在人类进入到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今天,自然资源对财富增值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且,争夺稀有资源也得依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完全成为客观现实。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技术、资源、环境制约。特别是技术制约,而要实

  现技术的突破或者说跨越,没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其次是要努力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怎样才能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呢?毫无疑问,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好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教育普及程度已经较高,已经成为人才大国,潜在的优秀人才资源量大。我们不能放松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引进工作,但同时更应当做好自有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成长规律。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只能给人打下成才的基础,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来最优秀的人才的。政治家要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成长,企业家要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成长,科学家要在科学研究实践中成长,外交家要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成长,军事家要在军事斗争实践中成长。实践才能造就出最优秀的人才。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实践造就的,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建设实践造就的。因此,必须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在实践这个最伟大的学校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这个课题,不断深化对相关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创新相关制度机制,真正解决好培养得出的问题。

  四、人才强国战略与提高人口素质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号召“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党中央的号召,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指导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搞好人口科学研究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去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就人的个体而言,即人的智力、体力、才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人的总体、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体现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把握和处理,能够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意识到人类自身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身的片面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从而能够自觉能动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表现在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上,也表现在对人口质量的提升上。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人口数量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的科学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提高全面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全面开展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全方位教育,使国民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行为规范得到全面提高,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落实到人口

  政策上,就是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人才强国的实施过程就是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

  五、人才强国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强国的实质是素质强国。列宁曾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强国战略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科举教育不能兴国,精英教育也不能兴国,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普遍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而认真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进行大胆创新,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并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持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必然要回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全面实施并改进高校素质教育。高校素质教育应该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质内核。。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提出“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核。在我国建立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后,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力图营造一个有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环境。

  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人员匮乏,人才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国不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10。为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世界各国相继变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展开了人才争夺大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据此中央不断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一系列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必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机关干部身上,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如果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缺乏这些能力就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丧失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可能丧失人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七、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靠科学、靠法制与靠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选择,当今世界,谁拥有经济发展的强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言权,而发展说到底就是看人才。因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其人才比较优势,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无不以人才为核心优势,我国恰恰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大的缺陷和弱势。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应对了我国人才不足的国情。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大量的人才资源是不行的。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质量、人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快慢的制约性因素和主要来源。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能够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党的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两者很好地得到了结合。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极大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深了全党对科学技术和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科教在国家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性地位,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源泉。把科教兴国与人才问题综合考察,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认识的新高度,正确地把握了科教兴国的规律性和实质,也精辟地揭示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联系。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生机和活力和谐离不开发展,发展就要有活力,而活力源于人才,因此人才又是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源泉。人才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探路创新的示范作用。社会和谐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势必面临许多新的领域

  和新的问题;探索新领域,开辟新道路,就要依靠人才。

  参考文献

  [1]山东人才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007[2]许颖,《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2009[3]刘贵芹,石国亮,《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004[4]孔令伟,韩明祥,《人才强国战略与大学生素质培养》,2005[5]林利本,《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6]赵明,《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2007

篇十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P>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以人为本的重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理论认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资源开发是其他一切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基础.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的开发提高到了目的论的战略高度,认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它是中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强调的是科技、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4、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作为大学生,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我们更是意义重大,其具体意义有:

  1、由于科技创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动力,因此必将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切实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国家必将十分重视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大力倡导创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创新,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此一来,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当你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更有跳跃性、更具创新性,当你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太手足无措了。

  2、国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加大科技用人制度的改革力度,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鼓励科技人员在竞争中创新创业.这样的发展

  态势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作为大学生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向科技进军,让我们对科学技术拥有更浓厚的兴趣.

  3、政府大力倡导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从学习、工作、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陈出新,让优秀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扩散和应用。这样的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们有更大的奋斗动力,让你的能力能够被发现。同时能够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的适合我们学习,创造舒适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效果更佳。

  4、由于实行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样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趋于科学化,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也让此时身在校园的我们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的美好发展而努力。

  5、为了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强调建立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加强原始性创新。如此一来让我们的科研环境更加的人性化,让我们拥有更高的科研兴趣,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实施这一战略,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鼓励探索未知世界和客观真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倡团队精神,不拘一格地选用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7、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贡献在分配上体现出来,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次类似按劳分配的措施,让人更有动力。中国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能够拥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不会在科技实力上落后与其他国家的,让我们有更大的后盾和奋斗动力。

  8、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知识造福于人民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不管将来你的发展如何,你都是在你的祖国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回报祖国,不能够忘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我们大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对我们将来发展的一个引导与鼓励,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约束。引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的进步与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鼓励我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在了这一时代,能够享受如此成

  果,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与睿智的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越、如此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定地履行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才能不辜负我们的祖国与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应该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自己发展、更为了国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积极参加各种发明、创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利用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多阅读科技类的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做到“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年级:2011级姓名:傅奕敏学号:107012011008

篇十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P>  科教兴国一、为什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㈠国情:科技国情:①高科技人员数量少,科技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③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国情:①教育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少,基础教育薄弱③现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严峻的挑战创新国情:③自主创新能力差②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能力不足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㈡理论:科技: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④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教育: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②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创新: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③当今时代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④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是靠创新⑤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⑥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⑦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人才:①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人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㈢科教兴国的意义: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②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促进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导地位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改变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生产效率低的现状④有利于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有利于加快国家的繁荣昌盛二、科教兴国怎么做/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㈠国家:①首先要提高我们的教育创新能力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为创新提供物质基础,资金保障④深化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重奖科技人才⑤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⑥坚持依法治国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维护创新热情⑦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㈡青少年: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提高创新能力打好基础,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②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相结合起来③勤动手,勤动脑,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大胆质疑④脚踏实地的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⑤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激发探索求实的热情

推荐访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意义 科教兴国 强国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