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故事3篇【精选推荐】

回乡创业的故事1  小伙辞职返乡创业:养牛发展循环产业  初夏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木凉乡气候宜人,满眼葱绿。重庆市慧迪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该乡玉岩铺村海拔800米的一处坡地上。牛舍周边,庄稼果树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乡创业故事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回乡创业故事3篇【精选推荐】

回乡创业的故事1

  小伙辞职返乡创业:养牛发展循环产业

  初夏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木凉乡气候宜人,满眼葱绿。重庆市慧迪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该乡玉岩铺村海拔800米的一处坡地上。牛舍周边,庄稼果树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山坪塘水清波静。

  迷彩服、牛仔裤、黑胶鞋,一头汗水两脚泥,年轻的面庞充满朝气,又带着几分腼腆。这是24岁的公司经理霍之亚给人的第一印象。

  院坝坐定,好客的霍家人端上了农家的香茶和自己包的粽子。“我出生那年正赶上北京亚运会,所以老爸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从8年前外出打工,到前年回到农村,霍之亚说起了他的农村创业故事、他的梦想。

  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

  2006年,霍之亚跟随父母去广东中山打工。“6年时间,总共在三家企业干过,”霍之亚说,其中有两家是电子厂,一家是制鞋厂。在前两家企业,他是当工人,工资比较低,起初只有1000元左右,后来涨到1800元,到第三家企业他已经成为了管理层,工作没那么累了,工资也能拿到4000元左右。

  “收入还不是我决定返乡的主要原因,”霍之亚说,他们一家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钱不算少,彼此还能照应,按一般人的想法来说也过得去了。“但我一直觉得,在外打工始终是为别人干,时间越长就越想自己创业。”霍之亚透露,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广东创业,但考虑到竞争激烈,人地两生,“估计也搞不过人家。”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已80高龄,他的心里也惦记他们。

  如果说这个想法最初还只能憋在心里的话,是近年来东南沿海部分企业不景气的现状和西部家乡的发展让年轻人下定决心跟父母“摊牌”。6年间霍之亚回过农村老家两三次,每次回来他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南川的路都不认得了,村里的条件改善速度也比我想象快,”霍之亚说,“回来不光是探亲,也在看、也在问,琢磨着什么项目最合适。”

  “他跟我说要回乡创业,我首先问他准备做什么。”霍之亚的父亲霍仁才说,当儿子回答他“养牛”的时候,他吃了一惊,同时也生出几分赞许。“养殖业不容易被淘汰,牛肉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在我们南川,养猪的多,养牛的少,他说的这些我都认同。”霍仁才说,但他提醒霍之亚:搞养殖是很辛苦的,怕脏怕累的话做不长。“我不怕,能坚持。”霍之亚的坚定态度让霍仁才最终作出了举家返乡、支持儿子创业的决定。

  2012年7月,霍之亚一家回到南川,在木凉乡玉岩铺村租下了40亩地,开始建设他们的肉牛养殖场。

  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

  霍之亚没有想到,他回乡搞养殖,一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前期准备和建设都很顺利,”霍之亚说,养殖场选到了比较理想的位置,土地流转租金也不高,当地*在路、水、电等各方面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到了2013年年初,霍之亚就开始张罗着买牛了。“之前我们对牛的品种进行了反复筛选,决定从山东买,4个优质品种,116头肉牛,”按照霍之亚的预想,这批牛养一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出栏,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每头牛能挣到500元到600元。

  2013年3月25日,这一天霍之亚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山东运到我们这里,正常的时间应该是30个小时左右,但我们这批牛却在路上用了70多个小时。”霍之亚说,由于没有经验,长途运输途中有些环节没有协调好,导致到达时间大大延后,又逢阴雨天气,一下子就病了几十头。霍之亚慌了神,急忙找人来给牛治病,“南川区的兽医我们都请到了,买药的钱也花了不少,但人家都说错过治疗的时间了,没办法。”

  3个月后,116头牛剩下62头。“看着牛一头头倒下,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说起这事,霍之亚神情黯淡。54头牛的买牛款加上给牛治病的钱,70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就像一出门就挨了当头一棒,真是打疼了。”

  痛定思痛,霍之亚开始认真总结教训。“那个时候光看着市场好,净想着养牛的好处,没想到风险。”霍之亚说,原以为牛疫病少,但不知道一旦得病不好治;原以为本地养牛的少没什么竞争,但没想到养牛少兽医也少。“不讲科学,再好的市场也没你的份。”意识到知识的短缺,霍之亚开始认真学习,参加培训班、网上找资料、向别人请教……去年第二次去山东买牛,对于运输途中牛的保温、喂食等方面他更是格外注意。如今,养殖场的120头牛健康成长,已到出栏期。“后来这些牛一直没生过病,我都能算半个兽医了。”霍之亚笑着说。

  成立公司以后,霍之亚和父亲明确了分工:他负责技术,父亲负责采购和市场。走进牛舍,霍之亚熟练地指导工人给牛喂食、除粪,还不时亲昵地抚摸牛头。“我们这几个品种都比较好,前几天运了4头到广东试销,每斤牛肉能比当地的牛肉多卖6块钱,”霍之亚说,这样算下来,120头牛全部卖掉,亏损就可以补回来了。

  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

  120头牛,每天产生牛粪就有三四吨,牛粪怎么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这个问题霍之亚在决定搞养牛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可以看到牛舍旁边有一个沼气池,“通过沼气池,牛的粪便就转化成沼气、沼液和沼渣,”霍之亚操作起他们购买的净化处理专用设备,“沼液和沼渣经过脱水净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作肥料,不会污染环境。”

  借鉴其他养殖场的经验,霍之亚建起了一个300多*方米的蘑菇种植厂房,开始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牛粪太多了用不完,霍之亚又开始在循环产业上动起了脑筋。“发展循环产业是我的梦想,也是养殖业的方向。”霍之亚说,牛粪可以养蚯蚓,蚯蚓又可以养鸡、养鱼,把产业链拉长一些,也可以多带动周边的村民增加收入。下一步,他还想尝试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搞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配套化服务。

  说到目前的困难,霍之亚表示,一个是贷款不容易,另一个是村里的道路还不够宽,肉牛运输有些不便。“做什么行业都不轻松,困难还得自己多想办法克服。”他说,回乡创业以来,他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鼓励和支持,除了乡*和农业、畜牧部门外,作为回乡创业青年,团市委还把他列为“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扶持对象,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作为一名90后,霍之亚也有自己的爱好。“但现在养殖场人手少,忙得基本没什么业余时间了,也就是看看书上上网。”他说,因为要住在养殖场,他如今很少去城里玩,“有时朋友回来了去参加一下聚会,都不敢太晚回来,怕牛场这边有事。”

  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霍之亚显得很“土气”。“以前在广东也挺时尚的,现在没法讲究了,衣服也不敢穿好的,牛舍有事随时得上,身上老是有牛粪味儿。”霍之亚笑道,累是累点,但挺充实,对前景也有信心。“你今年24,再给你4年时间,到28岁就得干出点名堂了,到时候我就全放手不管了哟!”一旁的霍仁才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对儿子说。“4年后你就想抱孙子了?”“之亚压力大不?要加油哦!”……几位公司员工参与进来,打着趣。欢笑声中,霍之亚的脸红了。

回乡创业的故事2

  高考状元珠海种地7年

  跳下皮卡车,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邹子龙,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肥硕的牛仔裤挽着裤脚,破旧的运动鞋布满了泥土。邹子龙扯了扯裤腿说,“这身着装方便随时下田干活”。

  这位人大的硕士,北大和人大的双学士,7年前放弃了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一头扎进了珠海偏僻的乡村创业,开荒种菜,创办有机农业园,如今是300亩地的农场主,常年为上千个家庭餐桌提供有机菜。

  开荒种菜收获了爱情

  从珠海市区驱车到高栏港*沙镇绿手指有机农业园,要1个多小时,这是邹子龙在珠海开辟的第三处有机农场。2010年,获得*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双学位的邹子龙,还没毕业就游说了两个大学同学作为合伙人来到珠海开荒种地,其中一位叫陈羿好,这位重庆姑娘在人大是学艺术的,读书时是出了名的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山过程中与邹子龙相识并成为好友。

  2007年,邹子龙以韶关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人大,他在高考志愿上仅填报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在校期间获得了北大经济学的第二学位,但毕业时除了农业,他别的工作都未曾认真考虑过。

  离毕业还有几个月,邹子龙班上的同学大多选择到金融单位和国企上班,而已经被保送读研的"邹子龙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现代农业梦。

  陈羿好毕业前原本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同样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在邹子龙的游说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邹子龙一道离开北京来到珠海;另一个被邹子龙游说来的是大学的好兄弟冯永久。他们三人在珠海三灶承包了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用从家中借来的积蓄,创办有机农业园。

  虽然邹子龙是学农业经济管理的,但毕竟没有种植经验,“种植标准由我制定,但有些实际生产我也需要向当地老农请教”。刚到珠海,没有现成的农耕地供他们租种,租种的山头不仅仅要开荒,而且不通水,灌溉成了问题。但这并没难倒他们,他通过大量实验,最终从很远的地方把山泉水接过来,通过重力加压引到山上实现了自流灌溉。没有电,他用6个车载电瓶串联起来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用完了再拉到村里面去充电。开荒的日子,每天差不多花10小时泡在田间地头。

  在长期共同劳动中,他的执着、勤劳征服了这片荒地,同时也征服了陈羿好,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其间,冯永久选择离开,投奔了珠海一家地产公司,此后邹子龙负责农业园的管理并带员工生产;陈羿好每天开着一辆破面包车满珠海跑,负责送菜。

  2011年9月,邹子龙重返人大读研,一段时间,陈羿好挑起了农场的全部重担。在北京读研时,一是心疼陈羿好太累,二是心系农场,邹子龙说自己做梦都在想农场,有三天以上的长假,他连夜都要飞回珠海。

  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今年29岁的邹子龙目前的身份是珠海绿手指有机农业园的董事长,由于多年的体力劳动,日晒露宿,风吹雨打,邹子龙没有大学时代的斯文,体型非常健美,皮肤黝黑得像古天乐。一身土不啦叽的着装,与记者交谈时有些腼腆,时不时摸下鼻子,憨厚的样子更像农民小伙,丝毫没有董事长的气派。邹子龙的父亲说,邹家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在儿子这一代跳出农门,结果儿子虽读了名校,却又回来当了农民。谈起儿子返乡务农,邹妈妈直摇头,“上了那么好的大学,还读了研,也没找个体面工作。”虽然有抱怨,但当儿子农场有困难时,老两口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支持儿子创业。

  邹子龙的办公室是建在农场田间的一间简易板房,推开办公室门,除了堆放了些农具和健身器材,在他办公室里没有老板桌椅,没有电脑。邹子龙说,自己除了偶尔进办公室放下工具外,其他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几乎不坐办公室,以至于办公室里有老鼠出没。

  邹子龙说,他喜欢跟果蔬打交道,而不擅长跟人打交道,随着公司发展,他专门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公司,自己则负责园区设计和生产标准制定,并每天带领员工在田间作业。“我坐在电脑前就头痛,读书时我的电脑也长久不开机,都发霉了,一到田里精神就来了”。

  如今,邹子龙会带领队员们每天在田间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早上8时不到,他们要先到猪圈打扫,然后来到田里种菜、摘菜。白天里,他随时会出现在一垄田间,指导从当地雇请的老农按着他制定的标准作业,在他眼里,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杜绝一切农药、化肥、激素。而这在被雇的农民看来完全是“死脑筋”。邹子龙说,“他们比较习惯用农药化肥,跟他们说不能用,他们觉得我们又没种过地,不愿意听我们的,最后换了几拨人”。

  搞有机农业,先要有养殖。除了养鸡鸭猪鱼,他们还养了几十头牛,邹子龙说,养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粪便,白天一群牛被员工赶到湖边草地上放养,一只只白鹭和其他水鸟飞来,时不时地立在牛背上,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放牛的工作与坐在办公室里相比,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肯定是一种享受。

  最困难时整个农场就剩下他一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邹子龙说,从2010年在珠海扎根做第一个有机农场,直到去年才实现收支*衡,这还不包括六年多累计的基础建设耗资一千多万元。

  做农业很难赚钱,做有机农业更难,一场自然灾害就会让农场颗粒无收。2012年,超强台风“韦森特”袭击珠海,绿手指农业园的蔬菜被席卷一空,养殖棚吹垮了,鸡鸭牛羊死亡殆尽,因为发不出工资,农场的员工全走光了,当时妻子陈羿好刚怀孕生子,整个农场只剩下邹子龙一个人在打理。邹子龙说,那一阵他焦虑得整晚睡不着觉。为帮助他重建农业园,在最危难的时候,人大的师妹钟倩琳带着10万元资金入股,共青团珠海市委也向农场提供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并组织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农场道路的修整工作。此后,农业园又通过消费者融资筹到数十万元,终于逐步渡过难关,走上正轨。

  邹子龙引入“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即搭建消费者和生产者(农民)之间直接联系的纽带。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绿手指有了500多个家庭长期订单,另外还有近1000个间断性的订单,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既是绿手指的客户,也是绿手指的合作伙伴。

  希望儿子长大再当农民不要被当成“稀奇”

  陈羿好生子后,为避免家族企业的嫌疑,邹子龙不再让妻子参与农场的事,专心在家带孩子。送菜的工作就全落在钟倩琳身上。“那时候可惨了,刚学会开车,边拿地图,边开车,还要边接客户电话,其实挺危险的!”钟倩琳说。

  有一天晚上11时多,钟倩琳送完菜回去。因为下雨,山路较滑,一不小心皮卡车就从山上冲下去了,一头撞到一块大石头上,车整个翻了过来,车尾卡在石头间,中间有个池塘,被悬空在水面上。“我也跟着翻了一圈,好不容易把车门踢开了,爬到那个石头上,当时就委屈得哭起来,然后才想到求救。”钟倩琳说,“接到求救电话,邹子龙爬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好不容易找到我”。

  向往这种山野生活的人多,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少。在人大学子邹子龙包山种菜的事传开后,一开始很多青年涌上这个山头。2012年一年来来去去累计就有两百来人,但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今天的中坚力量。

  除了请了一些当地老农参与种植,目前农业园有正式员工30多名,绝大多数都是大学以上学历,总经理原是一家外资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对有机食品的热衷投奔了他们。佛山姑娘黄嫦仙会计专业毕业后已进入广州一家企业试用,看到农场的招募启事之后辞去工作加入了农场;山西阳泉小伙赵贺辉学市场营销的,也被CSA模式深深吸引来到农场。

  邹子龙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越来越多有学识的青年投身于现代农业,让更多的家庭吃上放心菜。

  “待儿子长大了,即使他有很好的学历,如果再回乡当农民,希望那时大家再不要当成‘稀奇’,不再像我这样受关注”。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阅读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1)

——回乡创业的典型材料3篇

回乡创业的典型材料1

  失业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失落与生活的无奈,但好强的她并未因此气馁,放弃拼搏,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她决定重新创出一条就业的新道路。经多番市场调查后,她把自已的创业目标定位在面包糕点的加工、经营上,并从头开始,投师学艺。

  夏义娟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面包糕点加工、经营的操作方法,对前途充满自信的她于1997年11月在XX县新安路上开起了她的第一家店——新安面包房,开始首次创业。这家店虽然规模不大,装修简易,但因为夏义娟经营诚实可信,产品物美价廉,受到顾客的认可,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正当小店生意处于高峰期时,心高气傲的她却决定结束小店的生意,转向屯溪投资,谋求更高发展。她把“新安面包房”转给了一位和她一样的下岗失业女工何素萍,并毫不保留地将所有技艺传授,希望何素萍能够把倾注了自己心血的“新安面包房”延续下去,做得更大、更强。

  20xx年元月,夏义娟与另一位失业职工,在屯溪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阿联美食休闲”店,这一次,她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准备放手大干一番。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正当夏义娟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她的生意一落千丈,还未收回成本就受到重创,再加上两人在经营管理上产生了分歧,夏义娟决定退出,她又一次把自已的技术传授给了合伙人,让她继续经营。

  一切重新归零,夏义娟再次失业了,两次创业带给她的是宝贵的经验和人生感悟,没有言败,没有放弃,调整心态后,夏义娟又一次整装上阵。这回,她没有把生意定位过高,她决定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和同是党员,同是下岗失业职工的丈夫一起,在XX县新安路上开了家夫妻店——格格饼屋,丈夫也从当初她的徒弟成了如今店里的大师,夫妻二人一起创业,一起守业,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

  先前的“xx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声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当时夏义娟向同行们提出倡议:一定要认真吸取“xx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规范原材料进货渠道,诚信生产,依法生产,绝不以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来换取企业的发展。正是夏义娟的这种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使得“格格饼屋”在全县糕点加工单位卫生许可培训期间,曾多次被卫生监督所安排为全县示范观摩点。

  如今的“格格饼屋”在夏义娟夫妻的诚信经营下依然红红火火,是顾客心目中放心、称心的商家。正如夏义娟所说:“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总有坎坎坷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有更美好的明天……”,在“*员”光荣称号的促动下,在自强不息的奋斗拼搏下,她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现年28岁的他的经历比同龄人可能要曲折很多。1997年从XX市农机学校毕业后,他只身前往经济发达的深圳打工,但因为没有技术,在深圳待了一年多的他就回到了家乡。当时甲路通用机械厂的招聘吸引了他,这同他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正好对口。洪斌顺利的成为了一名工厂员工,在甲通厂的两年时间里,他勤学好问,兢兢业业。但时间久了,他渐渐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工作现状了,喜欢挑战自己的他再次产生了“南漂”的念头。20xx年,洪斌又一次出发了。这次他来到了以电子工业发达而著称的广东省XX市。快节奏的生产工作让刚来到这里的洪斌很难适应,为了跟进流水线的速度,他经常利用下班时间苦练技术,虚心请教,很快便掌握了工作的技巧。一次偶然的机会,洪斌接触到了电脑绘图,看到各式各样的模具经过电脑的绘制由机器生产制造出来的时候,洪斌意识到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重要性,毕竟流水线工人靠的是年轻的资本,而一门娴熟的专业技术却是受用终身的。为此,他又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了电子绘图上,在做好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绘图技术,慢慢地他也能够利用电脑设计模具了,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在东莞工作的四年时间里,洪斌不仅学到了电脑绘图的专业技术,而且积攒了一笔积蓄,勇于开拓创新的洪斌又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创业上。20xx年,洪斌毅然放弃了在东莞的优厚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了“旭晨模具加工厂”,专门为企业提供模具配件。创业初期是艰苦的,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从“一间房子、一个人、一台机器、一张床”似的小作坊办起的。为了找销路,洪斌几乎跑遍了XX市及周边县市的大小企业,经常是风餐露宿,小加工厂也常常因为销路不好而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境地。但洪斌始终不言放弃,还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跑,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闭门羹”,受了多少委屈。功夫不负有心人,加工厂的销路逐渐打开了。如今,洪斌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二十余万元、十余名在岗工人的小型加工厂了,成功跻身成为中鼎、瑞普等规模企业的模具供应商,今年的年产值更是有望突破40万元大关。

  了解洪斌的经历后不难发现,他始终在坚持学习,他一直相信“活到老,学到老”,他这种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商场上取得一番成就的洪斌更是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下,洪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洪斌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优秀。目前已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展望未来,洪斌更是信心十足,他要将自己的加工厂做大、做强,并注册成为公司,实现年产值过百万的目标。富了之后的洪斌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目前在加工厂上班的职工大都是枫山村的村民。洪斌表示,将来加工厂规模扩大之后,他还将招聘更多的村民进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村民的收入。

  现任永福镇新华村村主任,团镇委副*。

  1997年高中毕业后,跟随务工大军南下淘金,在广东东莞玩具厂等地务工。三年艰辛劳作,刨开来往交通费用所剩无几,加上始终的漂泊感促使他回乡创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组织部门开展“回引工程”后,在20xx年,他结束了“打工仔”生活,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

  罗松同志身上有一股子拼劲、韧劲和闯劲。在外务工多年,让他开阔了眼界,并对农村这个个大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发现了商机。20xx年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弃继续在外务工的漂泊,决定自主创业。创业是艰难的,第一个项目是投资5万元开办塑料颗粒加工,当年见效益,虽然解决的生活塑料环保垃圾问题,但空气污染始终是个大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这段时间,工作的繁重和为节约成本,长期与废旧打交道带来身体的不适,让他认识到,必须要“绿色崛起”。

  两年后,他毅然停掉了在大家看来红红火火的加工厂,瞄准满山遍野的青青翠竹。“怎么能守着青山受穷呢?”但开办纸厂,也面临一个污水排放和原始手工低下的问题,经过半年的外出考察和学习,结合自己在永丰公司当造纸工人所学的技术,终于采用“三池循环”法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该法每年可降低成本达到20%以上。并投资3。8万元引进机械制造,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是饱尝艰辛,也遇到过资金短缺,货源和销路不畅的困楚。但他凭借肯吃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的帮助下,都挺过来了。目前,其资产已经上百万,在他这个典型示范作用下,当时全镇只有零星的几家手工作坊也迅速实施“三池循环”法,并一举解决了多年官民相争的环保难题,由此带动群众新一轮的投资热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罗松同志深深地知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地方*,农业、林业等部门和团组织都给予过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对此,他铭记于心。面对前来学习的村民,他义务传授,并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教授和鼓励大家加快技术改造,搞好环保,增产增收,实现“绿色崛起”。在其影响下,以前一些懒散或误入的群众也不再“坐等要”了,积极栽植荒山,靠自己勤劳双手走向致富路。“没有小罗,我估计还在盼着上帝给自己来世的幸福。”村民沈某言语中充满了感激。

  在20xx年,罗松和许多当地群众一样,投资了30多万元,一举换掉了多年的排列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家里现代电器家具一应俱全。目前,他已经拥有一家机械造纸厂,年纯收入达到10万余元,并带动本村10个家庭,辐射全镇40多户200余群众走上致富之路,近年带动群众累计增收千万元。其生产的小火纸覆盖省内半壁江上山,销售到全国各地。成为我镇一名优秀的年轻致富能手,在20xx年村级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新华村村主任。

  “本届村委,我愿意带领大家扩大加工规模,成立造纸专合组织,组团闯市场,增强与市场对接话语权,开拓新产品,提升附加值。在合适机会,咱农民也成立经济实体,开办公司,实现从单一的加工、销售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力争在任期内人均增收实现再翻一番。”面对群众的推举,罗松同志信心满怀。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适宜的项目和人才引进问题。”面对笔者的怀疑,“但问题总是在发展中解决的,相信有好政策,只要勤劳肯干,办法总比困难多!”罗松目光坚毅。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2)

——回乡创业的项目有哪些3篇

回乡创业的项目有哪些1

  1、特产经营。

  *广大的农村地区,都有自己当地的饮食习惯,这就造成了各地都有各地的特产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特产选择。咱们常见的野菜,在农村可能不值钱,但是城里价格都特别贵。还有水果、腌菜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市面上销量表比较好的产品。大家可以通过线下线上两个模式来进行销售,多方面寻找销售途径。

  2、食用菌种植。

  蘑菇、香菇、木耳这些食用菌在农村地区,价格一直都是很贵的。根据小编的了解,多年来这类菌类的干货价格一直是持续可观,但是很多售卖的商家多依赖于从外引进。种植户相对而言少一些,这也就说明了目前我们还有可以发展的机会。如果您所在地区的环境以及种植条件都允许,完全可以进行一些规模化的食用菌种植。

  3、花茶种植。

  花茶种植其实现在很受欢迎,但是大家对这方面不太关注。这几年随着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于吃喝也更加注意了。现在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女性都喜欢泡花茶,花茶有各种各样的食疗效果,深受年轻女性的青睐。农村地区可以种植适合的花茶。配备烘干的设备之类以后,可以制作良好的产品,向外销售。

  4、养殖多肉。

  农村现在花店很受欢迎,但是鲜花供应来源地大多数都在外地的大型花卉场,成本比较高,鲜花不能久存,特别是切花。养殖多肉来售卖就不一样了,多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养活。而且价格也不算高,购买人群广。投入成本可以稍微低一些,所以可以尝试养殖。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3)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3篇

大学生回乡创业故事1

  "今天刚送出去两大车羊粪,又来了一拨拉羊粪的。" 4月18日上午,正阳县乐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俊的手机响个不停,找他联系买羊粪的货主接二连三。他说,眼下正是菜农、果农积肥旺季,羊粪成了菜农果农眼里的抢手货。

  大学生回乡卖羊粪

  在正阳县乐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看到,一辆装载15吨羊粪的汽车整装待发。司机探出头说,这一车羊粪准备发往上蔡县三禾葡萄园。问他为什么跑这么远来正阳拉羊粪?该司机说:"这个地方的有机肥比较纯,施肥效果好,路程远一点也划算。"

  "这家葡萄园有3000多亩,与我们长期合作,一年用我们的羊粪2000吨以上。"郭俊说,正阳向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他们的老客户,长年使用他们公司加工的羊粪。

  今年30岁的郭俊,是正阳县兰青乡周孟村人。2006年,他以60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4年后,大学毕业的他本可以留在一个不错的科研单位工作,但是,他却做出了让人吃惊的选择,到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和别人一起种植食用菌。

  没想到在经历了6年的食用菌创业后,喜欢思考做事的郭俊发现了羊粪里的商机,就改行做起了有机肥。

  "我们提出自己的口号是:环保纯羊粪,有机肥倡导者。"郭俊说, 2016年4月,他和朋友刘凯华等人成立了正阳县天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正阳天润农业湖羊养殖基地的羊粪,依托郑州大学的技术力量,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采用优质菌种发酵加工成有机肥。

  "天润农业湖羊养殖基地有10000多只湖羊、年产6000多吨羊粪。"郭俊说,他们将其加工成纯羊粪精制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花肥三款产品。发酵处理、晾晒、筛选、包装。。。。。。以前人们敬而远之的"臭粪蛋",如今变成了循环利用的宝贝。

  "粪先生"带来百万商机

  "我们的注册商标就是“粪先生”。"郭俊说,这个"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把羊粪生意做好;另一个是发奋的意思,他们要为以羊粪为资源的有机肥事业做大做强而努力奋斗。

  "如今,我们的羊粪已经在网上销售。"郭俊说,开春是施肥旺季,他们公司的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来公司的客户要接待、发货。网上客户订单量也在增加,生意火爆。"刘凯华笑着说,"“粪先生”忙得很。"

  郭俊透露,他们公司的羊粪销售相当火爆,每天来要货的人络绎不绝,一年的羊粪销售收入有100多万元,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有。

  郭俊满怀信心地表示,他将把"粪先生"牌有机肥做大做强,在有机肥行业领跑全国。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4)

——老板创业的励志故事3篇

老板创业的励志故事1

  7月21日,永川区文化馆对面的商业街上,一间约40*方米的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轮滑鞋。

  “像这样的轮滑店,在永川还有4家,这都是我创办的文化传播公司经营的店面。不夸张地说,现在永川一半的轮滑培训,都是我们公司做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有些微胖的山东小伙孙涛自豪地说。

  除了文化传播公司,孙涛还创办了一家科技服务公司和一家旅游开发公司,也就是说,他其实是3家公司的"老板。

  不过,你可能没想到,这个所谓的老板,今年6月才刚从重庆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

  大二时找父母借了7万元办微企

  孙涛的创业想法,来源于一次创业比赛。

  20xx年,孙涛担任学校社团星湖写作社社长。那时,重庆文理学院承办了第十二届“挑战杯”重庆赛区决赛,老师委托孙涛撰写欢迎辞。

  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有关创业的信息,让他开始了创业之路。

  20xx年,孙涛“厚着脸皮”向父母借了7万元钱,加上*给大学生创办微企补贴的3万余元,就这样,他的科技服务公司就在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里成立了。

  成立之初,孙涛在学校招兵买马,拉来6个同学把公司运营起来,从事软件开发、数码产品销售、信息网络服务等业务。

  然而,一群还没出道的大学生,没啥门路,上哪儿找业务,这把孙涛愁坏了。

  那年暑假,孙涛没有回家,而是留在永川和其他同学一起,,天天在外奔波。头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跑了400多家企业和商户,没想到一单业务都没有接到。

  “当时心里很着急,经常整晚睡不着觉。”孙涛说。

  尽管如此,这并没有打倒这个年纪轻轻、敢闯敢为的小伙子,孙涛继续跑到这些企业去软磨硬泡,三四次之后,终于打动了一些商家,拿到了四五个单子。

  “那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时光,也是一段艰苦的日子。每天走几公里路,常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现在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孙涛说。

  就这样,公司逐渐走上了正轨。

  搞礼仪模特服务,3天赚了2。7万

  永川是一座职教城,在这里的职教学生有13万之多。

  孙涛发现,在读书之余,不少同学都喜欢零零碎碎做些兼职。他还发现,在永川,礼仪模特行业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很多大中型的现场活动,都需要礼仪模特服务。

  于是,他就把这些寻找兼职的学生整合起来,组成了一支百余人规模的礼仪模特团队——永川大学生艺术团,以“团队”的名义出去揽活儿。

  在20xx年的永川区秋季房交会上,孙涛的礼仪模特团队包下了参展商的大部分礼仪接待工作,3天共有3万余元进账,除开成本,净赚了2。7万元。

  “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赚到这么多钱,我一连兴奋了好几天!”孙涛说。

  现在,孙涛的礼仪模特队业务不断,南岸、璧山、大足等地区,也有人找上门来。

  经过一年多的原始积累,孙涛逐渐有了“家底儿”。去年11月,他拿出10万元资金,相继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

  做旅游开发,孙涛盯准的对象,还是身边的职教学生。*时,学校的很多社团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旅游,因此,孙涛就把零散的学生整合起来,以跟团的方式,做成了他的旅游生意。

  搞轮滑培训,也是如此。孙涛说:“学校TT轮滑社社长魏庆冲是我的好哥们,我就和他商量,与其在学校玩轮滑,为什么不趁玩的时候也赚点儿钱呢?正好那时轮滑在永川开始流行,还没多少人看到这一商机。”于是,两位大学生合伙人,就搞起了轮滑培训,孙涛负责资金筹集及宣传推广,魏庆冲负责组织学员开展培训。

  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大的规模。“粗略估计,一年下来,仅轮滑培训就有四五十万元的营业额!”孙涛说。

老板创业的励志故事2

   几万元起家,5年时间,从一间门面发展到14家分店,同时创立、代理了多个品牌,32岁的银饰品经营者徐锦国的创业之路可谓相当了得。在亲友推荐下,徐锦国总结出自己创业各阶段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谈起步选准项目做足功课

  徐锦国有创业想法,大约是从20xx年开始。之前,大学毕业的他曾在某中专当老师。20xx年,徐锦国决心创业。

  创业的第一步便是找项目,徐锦国为此反复筛选了很久。“我创业根基不深,所以选择了相对熟悉的行业。”徐锦国选定的项目是银饰品,因为他的女朋友(现在已是其妻子)开过一个小饰品店,对银饰品市场、利润有一定了解。

  选好项目后,徐锦国没有立即开店,而是展开细致的市场调查。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考察了小寨附近多家银饰品店,常常守在那些店外蹲点,一蹲就是一天,观察每个卖场的人流量、银饰店吸引的顾客群及其消费能力。

  20xx年,在扎实调查基础上,徐锦国选择在小寨百汇商场开了自己的首家银饰店。“千万不要觉得市场调查是浪费时间,否则即便开了店也一定是心虚的。”徐锦国说。

  谈经营商品即人品经营即做人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足,新店开张生意不错。但没多久,徐锦国就遭遇了一次挑战——附近又开了两家银饰店,价格低很多。徐锦国调查发现,那两家店出售的“银饰品”,实质上是镍、镉等金属合成的,戴不了多久就会变黑。然而许多顾客分不清,反被它们低廉的价格吸引,一时间徐锦国的店受冲击不小。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原则?徐锦国和家人分析后认为“质量是生命,决不能用质量去换取暂时的利益”。徐锦国是对的,不到一年时间,那两家店相继关门,而他的生意却更好了。

  对此,徐锦国非常感激他的父亲徐彦瑞。退休下来的徐老先生一直是儿子的金牌顾问。他告诉徐锦国,“商品即人品,经营即做人。不管干哪行,都不能没了人格、缺了道德。得人心者得市场!”徐锦国说,正是在日复一日的经营中,他更加认同父亲这些话。

  谈发展做长远考虑忌急功近利

  从一家门店,到14家分店;从批发别人的成品,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定点加工,5年时间,,徐锦国成了让很多人羡慕的创业成功者。但是,他没有因此满足,更不肯就此懈怠。徐锦国说,随着企业的发展,自己的心态也有变化,不再像以前单纯地以看得见的赢利为目的,而是不自觉地感觉到一份社会责任。徐锦国手下有40多名员工,他是她们的老板,也是她们的大哥哥,他希望企业的发展不仅为自己创造价值,也为她们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

  此外,徐锦国坚信一点,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应该有互相服务的概念,凡事往长远看,不要急功近利。

  白手起家的创业大佬们是如何获得第一桶金的残疾人70元白手起家成富翁杭州开源何荣生:2800元起家到艺术品复制之王白手起家大佬们的创富经验高世*:输光10年积蓄 7千起家再赚千万没文凭的差生 凭创意创业起家吴长江白手起家 用“雷士”照亮创业人生曾勇:16元起家的珠宝公司董事长徽记吕金刚:70元起家成亿万富豪3元起家疯赚300万 解读胥定国创业样本

老板创业的励志故事3

  “我觉得对不起周春芽,现在都没敢跟他讲,我卖掉了他最好的作品《绿狗》,也是我最好的藏品。但为了这个展览,我只有忍痛割爱。”杨凯一边向理财周报记者展示手机屏幕上那只《绿狗》的照片,一边略带委屈地说。

  20xx年杨凯以100多万的价格从海外购得《绿狗》,今年以近500万的价格被迫卖出。因为他最近策划了一场展览,而展览需要资金支持。

  将99艺术网从成都的一家小网站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当代艺术站,杨凯共用了9年时间。

  截至20xx年底,网站每月访问量已逾300万,访问人群遍及*、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个城市,并与国内、国际1000余家画廊、拍卖机构、美术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除此之外,杨凯还搭建了两大*台:电商*台和艺术品投资*台。

  虽然目前的广告额只有500多万,基本处于持*的状态,但从众多PE纷至沓来的情况来看,这绝对是一块肥肉。

  展会的商机

  做展览是一种营销手段,多数是亏钱的,主要作用是收藏作品。

  近日,杨凯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在为9月15日的展览做最后冲刺。

  “为了这次展览,我已经泡在上面四个多月了。”晚上七点,杨凯终于有空接受理财周报记者的专访。当天五点多从上海美术馆回到办公室,他就召集员工开会,然后又戴起手机耳塞,不停地遥控指挥。

  他在上海的新办公室显得有些冷清,除了桌椅和空旷的书柜外,挂在书柜外的一套崭新的西服特别显眼。这是他不断出席各种活动的必备行头,“我现在就像一只候鸟,在北京、上海、成都飞来飞去。”他低头笑着打趣道。

  能支撑他这么拼命的是他的艺术理想,这次的“景象20xx——*新艺术展”倾注了他太多心血。“这次展览是一个寓言,*的艺术要重新开始。20个*最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将一起探讨*新艺术的可能在哪里。”谈到展览,杨凯来了精神,语气稍显激动,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坚定的光。

  当然,做展览是99艺术网的一种营销手段,偶尔有赞助商赞助,但多数是亏钱的,主要作用还是收藏作品。

  99艺术网成立的九年间,杨凯共砸进了几千万,而他的造血库就是他位于成都的画廊K空间,原因为“K”是德文“艺术”和“凯”字的首字母。

  而似乎还有一层更确切的写照是:杨凯走了一条崎岖地像K线图一样的创业路。

  从开画廊到办网站

  当时全部身家200万,他花了90多万买了很多周春芽的作品。

  1970年代,杨凯出生在四川农村,从小就喜欢文学,非常崇拜鲁迅和巴尔扎克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连做梦都在读书”。

  中专考试失败后,按照家人的安排,16岁的杨凯开始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他先后办过养鸡场、承包过照相馆、餐馆,甚至在街上卖过根雕。但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看书写诗上面,不用心经营的生意往往容易荒废。因此,结局可想而知,在别人都赚钱的生意上,他总是亏损。直到有一年亏了3万多,现实将杨凯从梦中敲醒。

  正是此时,他接受了他的恩师——四川日报美术编辑张湮的建议,开起了画廊。这间“西部民间工艺店”面积共300*米,销售一些画、工艺品和紫砂壶等。杨凯正式与艺术结缘。

  工艺店代销的牦牛头让杨凯赚取了第一桶金。1997年,杨凯曾放下画廊,跑到深圳卖字画,这一趟开辟之旅几经波澜,最终赔光了他80多万家产,铩羽而归。但在深圳画家圈浸淫的几年,为杨凯打开了艺术圈大门,积累下广泛的画家人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xx年,重拾画廊生意的杨凯遇见一个做互联网的人,他告诉杨凯应该将作品放到互联网上卖,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买到。杨凯当即就动心了,虽然他并不懂互联网,但他隐约感到这是个机会。于是“*西部艺术网”正式成立,这也是99艺术网的前身。

  20xx年,杨凯在业界已小有名气,并认识了周春芽、何多苓等当代油画家,在他们的影响和鼓励下,杨凯痛下决心,关闭了年收入几百万的西部画廊,放弃了传统国画,转向当代艺术。

  20xx年,杨凯成立了专营当代艺术的K空间画廊。杨凯的魄力也非同一般,当时全部身家是200万,他花了90多万买了很多周春芽的作品,随着周春芽画价飙升,他成为*当代艺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奇艺网董事长入股

  第一次见面5分钟就达成协议,龚宇投资了100万,成为股东。

  转战北京是杨凯投身当代艺术的有意识地尝试,而促使他做下决定的,是他遇到了事业上的重要合作伙伴龚宇——奇艺网总裁和董事长。两人第一次见面5分钟就达成投资协议,龚宇投资了100万,成为99艺术网的股东,占股23%。杨凯又投资了150万,占股75%。就这样,网站终于在北京798尘埃落定。

  20xx年,杨凯带了6个人从成都奔赴北京,三个月后,杨凯就感受到了差距,他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文学青年,到北京我才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省队,什么是国家队。”

  20xx年,99艺术网来到上海后,杨凯重新做了战略部署:99艺术网为专业专注的媒体*台,北京为网站总部,成都为信息采集中心。上海定位为电商*台,今年99电商*台刚刚上线。此外,杨凯还在上海成立了久艺艺术品投资公司,该公司将主要通过帮助第三方理财的方式赚取佣金。“投资公司主要是用来整合艺术产业链,目前也正在积极寻求与银行等机构的合作。”杨凯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现在,99艺术网已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成近80人的团队,但成立9年以来,网站一直未实现盈利。

  广告是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画廊则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据杨凯透露,99艺术网今年的广告收入将达500多万,但运营成本需要约1000万,“一般情况下,,网站亏损在30%-40%。”对于画廊的具体收入,杨凯则不愿透露。但他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短缺,99艺术网已决定引入风投,“想跟我们合作的PE不少,目前正在接洽。”

  “我们希望能够上市,融资的目的还是做艺术。虽然我们的媒体*台已经是当代艺术中的老大,但我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做,我们有能力和实力做得更好,然后再来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杨凯喝了一口茶,对未来充满信心。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5)

——农村青年的创业故事3篇

农村青年的创业故事1

  申雨鑫,湖南邵东人,小学文化,14岁出外打工,做过保姆,干过工地活,开过理发店,打工路上屡次不顺。05年她以6000元起家,创办了申鑫振动棒加工厂,创业历尽磨难,但她并没有气馁,咬牙坚持。

  不到三年的时间,销售业绩由当初的8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多万元。她的传奇创业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上百个代理商主动找上她要做她的产品代理,2008年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她获得了内贸30强。她的成功无疑是她努力的结果,她常说:“我以前的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下面一起关注申雨鑫的讲述。

  苦命的童年从小我就出身在一个很苦的家庭,父亲是个残疾人,他只有三根手指头,大姐大我八岁,二姐大我两岁,弟弟比我小六岁,从小我家就受到村里人的欺负。那时家里穷,每天经常为了吃饭的问题而发愁。想想那些日子当时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听到父亲和母亲正在商量说要把我送给远房的舅舅收养。第二天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就在我抱走的那一瞬间,父亲老泪纵横,不敢看我,转头就进了房。

  可三个月后,父亲来接我了,看到我抱着我痛哭涕零的诉说自己:自从你走后,我天天做梦都梦到你,我怎么就那么狠心,把你送给别人啊,这到底是我造的那门子孽啊,我被接回家了,那一年我5岁。

  从我懂事起,我经常看到父亲眼里流露出太多的无奈,那时,真想替他分担所有的一切。我大姐读书很用功,也很懂事,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要抢着活干,我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到我11岁时,我就收割打稻谷了,家里4亩地,一到秋收季节,都是我一个人踩打谷机,我爸在旁边帮我递禾,然后两人一起把谷子搬回家。

  大姐也很争气,高中两年就考上了师范大学。大姐考上大学后,父亲觉得好日子要到了,我为了供大姐上大学,更是把大人们要做的活也揽了下来,父亲看到我做事情来还真的象大人那么一回事,虽然心疼,但还是很开心,常说我这个女儿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看到家里那么苦,只想早点帮父亲分担一点,父亲的双手不方便,我也就成了父亲左手右手的依靠了,他不能做的活我都会尽力去替他完成。

  也许上天有意弄人,就在家里的日子渐有起色的时候,父亲却病了,是精神上的问题,很多人说是父亲想事情想得太多了,压力太大,他有苦没处诉,有气没处发,憋在心里憋坏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去了,等我回来后,发现父亲不见了。两天后在下游的一只大船底下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当时那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一身肿胀,全身发紫,大家把他捞上河来,抬回家中。

  此时家里穷的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有人说火化吧,可我说父亲这一辈子已是够惨的了,我不想让他走后还尸骨无存,于是亲戚们凑了1000块钱,把父亲安葬在了家屋背后的小山上,那年我13岁,父亲55岁。

  14岁开始外出打工

  在我14岁那年,亲戚带我出去外面打工,在工地挑过灰浆,那种活太苦了,肩膀经常肿起来,一个月下来才几十块钱,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15岁去桂林打工,开始给人家做小保姆。那个主人家里开了一家发廊,所以有空的时候就会学着洗头发,慢慢老板看我做得很好就让我做洗头工,我不怎么喜欢剪头发这行,但我清楚知道,这个社会没有手艺想生存很困难,我逼着自己学,看师傅怎样操作,我有时候跑到老乡工地上给他们剪头发。几个月下来,我成了店里的得力助手。

  16岁就在一个店里当师傅,我经常看高档师傅剪头发的技巧,很快在那一条街,我的手艺算是上等的了。这样打工2年,在我18岁时,我和大姐借3000块在桂林开了一间小发廊,想开始的时候,18岁的我看起来太小,有些人很怀疑我的手艺,但剪完他们说比一般的好很多。后来我开始带徒弟,剪头发3块5块的,一天忙到晚,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纯挣2000左右,那个时期能挣这么多钱,已经超过普通工人十倍工资。

农村青年的创业故事2

  春节返乡潮是*绝大多数地区所要经历的,不论是人口输出的农村,还是人潮涌进的大城市,一年一度的春节都是一场规模巨大的人口迁徙。

  我的家乡在鄂中南一个县级市的小农村,毫不夸张,这里真算得上是十八线开外的小城市,虽说湖北也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但除了省会武汉,周边绝大多数的城市经济都很落后。

  自从三十多年前南下打工潮兴起,靠农业为生的家乡人自然也开始追寻另一片热土,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去谋生计,南下、北上、西进、东闯,哪里有钱挣就往哪里去,小村庄也就成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劳务输出地之一。

  但是,走得再远也得回家,每年的春节就是乡人集中返家的时候,积攒一年的积蓄和思念在这年底才得到回归。

  三十多年前,年轻人都是出去打工,做木工、油漆、服装、装配……有拖家带口的,也有丢下妻儿老小只身外出的,也有未婚单身的,那年头大家不怕苦不怕累,能摆脱靠天吃饭的泥腿子生活,挣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工钱就是很了不起的。

  三十多年后,当年的青年步入了中年、老年,而他们的下一代要在时代变幻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从脱贫到致富,该如何走?

  “今年4月份,我荆州的蛋糕店就要开张了,到时候你来,我带你到古城玩。”我25岁的邻居李桥很高兴地向我发出了邀请。据我所知,他去年还是在荆州一个大学附近开咖啡店,一年过去就运营得这么好,能继续开蛋糕店了?

  “唉,咖啡店开不下去了,我又花几个月时间报名学做面包,打算和朋友过完年后一起租个店面做面包生意,这次选址一定得选好……”他边说边给我翻看他手机里自己做的面包的照片,我留意了下,照片里大概有十来个面包种类。

  他说从学技术到买烤箱、租店铺,这前前后后的投入就要二十多万,家里支持了很多。

  说实话,这边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这个家底,特别是到适婚年纪的男生,*均彩礼就要15万,家里得留着结婚的钱,毕竟现在结婚难是普遍现状,对于看中传宗接代的农村人来说,结婚更是天大的事。

  好在父母做养殖产业做了十多年,积攒了些钱,是十里八村都比较有名的“大户”,高职毕业的徐桥才能一出校门就能有本钱做生意,还能在生意失败后再继续。

  村西的董哥是这小城里为数不多互联网创业者,现在在北京扎下了根,在县城里、武汉、北京各有房产,家中奥迪、宝马轿车数辆,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也都是成功人士。

  2005年,董哥也是普通打工者一个,由于他本身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又对市场很敏感,当时看中了互联网电商这个行业,就和当老师的妻子辞掉了县城的工作来到了北京,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公司。

  “创业初期是又苦又累,所有事情都是我们俩全包,当时女儿还没出生,还没到预产期我就决定提前剖腹产,出生后不久,我经常要接电话和客户沟通,有时候她哭,我怕影响客户,都是捂着她嘴巴的。”董哥的老婆一脸心疼地看着女儿谈起过去,感叹一句“庆幸的是现在熬出头了!”

  能创业成功确实是很庆幸的一件事,把所有东西都赌在这上面,不敢失败。

  23岁的王根现在看起来就没这么幸运,去年秋天,他一下子将所有家当投到自己的汽车装饰公司中,不料中途股东撤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不得不卖车还钱,现在还负债60万。

  王根13岁就辍学出来打工,十年间做过汽修工、进过车间,开过店铺,20岁的时候就能凭一己之力挣到100多万,座驾从大众换到奥迪,对于曾经一贫如洗的他而言,这是很大的成功。

  “我现在心态很好,以前拥有的叫做‘得不配位’,太年轻了,做事不沉稳,很自负,现在我经历这个失败,也是个好事,最关键的是,我自己有这个信心能东山再起。”面对这些,王根有些云淡风轻,但谁都知道,今年这个年他不好过,回老家要面对一个个债主,这滋味并不好受。

  除夕过完两天,王根就离家开始了徒步,到现在朋友圈里每天分享的都是沿途见闻和感悟。昨天他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从上辈人的单纯打工者心态到现在的创业心态,农村青年走过了以脱贫为生活目标的时代,现在,他们也像所有人一样在想如何致富。

  而农村青年大都没有完整的教育背景,甚至有的是残缺的童年,这让他们的阶层跨越难上加难,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但是,他们就是想在这个被认为充满机遇的时代,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正如千千万万的城市青年一样。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6)

——创业故事分享3篇

创业故事分享1

  郎琳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4,由于人口多,家境十分坚苦。因此,高中毕业后,辍学回家务农。面对家里的几亩薄田,他曾经感到过恢心,单凭几亩土地,也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又一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既然养活了父辈们,同样也能养活本身,就是种田,也要干出个样来。出门四处打工,周转很长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起色,于是去云南省做手机修理工、开包子馒头店。开包子馒头店这件事使他欣喜若狂,赚了一小笔钱,这件事不单是使一个年仅23岁的他一下堆集了较为可观的资金,更重如果木立了他经商的信念,深信无论任何时侯,任何事情,只要肯于专心就有乐成的可能。

  走出土地,寻觅商机、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更精彩。2005年,他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辞别了家乡,走进农民进城务工的行列,来到昆明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步,一次偶然的时机,在街头他看到了招收瓦厂技术员的广告,他敏锐地意识到时机来了,就立刻到书店购买了有关制瓦技术的书,连夜突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面试,瓦厂厂长看他很在行,人又聪明,就聘用了他。郎琳边学边干,使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半年的光景,被提升为瓦厂的厂长助理,就这样,在昆明市站稳了脚跟。简朴的生活使本身有了20万元的积蓄的他,想用这笔钱做生意,没有朋友帮助,单靠本身在城里打天下,那太难了。因此他广交朋友,开扩视野,拓展思路,寻求发展的时机。

  在人生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机缘,关键是每一个人对待机缘的态度和反映不一样。2007年,郎琳为瓦厂催要欠款时,在昆明市结交了一位贵州砖场的朋友,从而产生了为瓦购买主机的想法,他赶紧与厂家取上联系,于是买下了一台主机,他很想自己创业。于是辞去砖厂职务,返回家乡。用积蓄买下养护架等设备,可以说,到此的他已非常开心了。

  人生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松懈追求,前几步乐成并未让他感应满足,他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要尽可能地发挥才智,取得更大发展。2008年,他决心再去大城市走一朝,可是,他发现在发达城市很难找到事业的落脚点,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城镇,城镇的改革开放意识相对于落后,但是这里的卫生、科技、治安条件相对要好些,于是他踏上了城镇这块土地。凭着本身几年经营的经验,开了实兴乡青瓦厂,时间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 又赚了小笔资金。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几年的艰辛创业,在家乡终于兴旺发展起来。现在,他的青瓦厂有600多*方米、养护架、一台18万的主机、养护架等。每天生产3千片瓦,他立足“爱厂如家、厂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工作标准,把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作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努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理念,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因实兴乡青瓦厂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各方顾客的好评,他多方听取客人意见,改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出他的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郎琳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本领,实现创业理想;加大促进创业的工作力度,推动村民 积极创业,利用自主学习和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系列开业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周边村民创业,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郎琳的创业为其他创业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篇章,让周边村民有事做、有活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回眸他的创业之路,他庆幸自己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他更感激党的富民强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他的瓦厂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回报家乡,回报长者乡亲。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7)

——北京创业故事3篇

北京创业故事1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北京恒博永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路路通网络商城总裁叶庆*再次提到了电子商务先行者马云的这句话,对于一个20xx年底才开始筹办的电子商务网站,路路通网络商城的建立也正是叶庆*创业之路的一次新旅程。

  叶庆*是80年出生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80后。作为80后的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创业经历。1998年,刚刚18岁的叶庆*选择背井离乡,成了一名“北漂”。当时的他,怀揣着“一定要成功,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梦想,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的前五年里,叶庆*先后历经了保安、酒店服务等多种工作北漂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北漂大学生的创业故事。直到20xx年,他来到苏宁电器工作,并首次接触到了电器行业。现在回顾那段经历,似乎这些是他奠定成功的坚实台阶。

  20xx年,当看到电视批发销售的商机后,叶庆*选择了创业,并选择淘宝作为创业的第一站。在这里叶庆*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为创办以批发液晶电视等家电为主的北京恒博永盛科技有限公司打下了基础。

  叶庆*说,尽管公司成立也就2年多的时间,但他已经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公司已经定下了三个‘十年计划’:首先,将路路通商城打造成为*第一品牌;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造国际化企业;第三个十年,公司将创造资源,实现全球化的品牌战略“”

  路路通商城可以说是叶庆*对公司未来发展设定的重点。他表示,诚信是他为人、做事的根本北漂大学生的创业故事投资创业。而相比京东、新蛋等购物网站而言,路路通商城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和货源。与其他网站的进货渠道有着明显的差异,路路通商城依托北京恒博永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批发类型的实体公司,在进货的价格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路路通商城面临的挑战则是如何打出名气,让更多的用户认可。

  实际上,对于购物网站而言,物流应该是其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而对于这一问题,叶庆*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尽管成本会有增加,但仍会选择大型的配送服务公司,而且在北京,该公司也有自己的配送车,这些都可以为该网站的物流提供保证。当被问及这样做导致的成本增加将如何解决时,叶庆*表示,由于做批发渠道的天然优势,该公司的成本将达到可控的范围北漂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北漂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叶庆*介绍说,北京恒博永盛科技公司规模近百人,公司营业额约2亿。目前该公司除了北京以外,还在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分公司,公司规模不断的扩大,未来还将考虑在二三线城市辐射发展。不过,具体的发展方向不便透露,但公司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

  对于10年前的自己,叶庆*笑称为“北漂”,如今他已经成功创业,而未来他对公司的期望则是将路路通商城打造成为“*第一品牌”。

北京创业故事2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捡垃圾到成立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相信他的创业过程能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借鉴。

  20xx年6月,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8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失望。蹩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在我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有一次应聘的空隙,我买了一本杂志。上面登载一个广西南宁市的商人卖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说这条毛巾可以把头发上的水吸干,不用电吹风了。还不伤头发!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立即往这家杂志社打了个电话,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生产厂家,把产品性能问了个清楚。

  因为我知道这个信息比较早,这个产品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代理。听说我想做代理,厂家痛快地答应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我拿到产品。我首先在自己头上做了实验,效果还真的不错。我拿着产品就在甘家口大厦、西单商场、北辰商场、王府井大街附近转。刚开始好多商家对这个产品挺感兴趣的,但一听产品价格都觉得有点离谱了。30多元一条!因为价格贵,好多商家都不敢进货。

  就这样迎着酷暑坚持了一个月,除了邻居要了几条之外,我一条都没推销出去我在北京的真实创业经历我在北京的真实创业经历。而我的"兜里连方便面都快买不起了,吃个5毛钱的冰棍我都要犹豫很久。我给自己定了一条线,如果在半个月之内我还是销不出去货的话,就去拣破烂。

  已经过了11天的时间,还是一条没卖出去。8月,正是北京一年当中最酷热的时候。但每每想起未来,我的身上都阵阵发冷。真的要让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去拣破烂为生吗?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在那天的下午,我本来想回西苑,阴差阳错地坐错了车。下车时,车站的后面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橱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户外运动用品。当时我笑了,不是高兴,是无奈的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了进去。里面的商品好高档!一件衣服要好几千,背包也要上千块钱,*常用的手电筒400多元……可这里的生意还不错,300多*方米的店内人很多,收银柜旁挤满了等待交款的人。

  当我呆呆地看着这种景象的时候,突然产生了我的毛巾能不能在这个店里销售的念头。反正自己也没多少时间了。能推销成功最好,成功不了也没什么损失。最坏还不就是不要我的产品吗?怀着试试的心情我走进了值班经理的办公室。简短寒暄之后我直接进入了正题。我讲了这条毛巾所含的高科技材料和非常简单的使用方法。

  并强调这是很前卫和时尚的产品,如果能在这个店里销售,一定能赚到钱等,那个30多岁的经理当场请店里的一个女营业员来做实验。也许是试验结果征服了那个经理吧,他当场表示要100条。可我却愁坏了,兜里连100块钱都没有,哪来进货的钱啊!我还是答应了,说就这几天就把货送过来。当天坐车回到西苑住的地方,我开始犯愁了。想想真的很可笑,卖不出去商品犯愁,这卖出去了还犯愁。借钱吧不太可能,因为我们家是农村的,左邻右舍比我们家还穷。

  当天的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怎能办成这件事情。

  第二天的太阳没有因为我昨晚的失眠而显得异样,看来我只有指山卖磨这一招了。我用朋友的洗头膏洗净了头发,打扮非常精神地来到那个店里。今天我要走一步险棋。

  碰巧还是那个经理值班我在北京的真实创业经历投资创业。昨天已经见过面,说话也没那么拘束。我对那个经理说,因为是新品,我们都是采取订货制度,你们要的货很少,只有100条,我们的发货成本很高,但为了打开北京市场,我们就不计较那么多了,可是必须预付一半现金。说完还把厂家发给我的一条很好看的样品送给了这个经理,请他女朋友再次试一试这条毛巾的魔力。那个经理很高兴地接受了,说要打个电话请示一下再说

  那个经理在里面办公室打了一会儿电话,出来时面带微笑,我就知道有戏了。他出来后对我说,可以先付一半的订金,但必须4天内交货。对方付款时要我留个手机号,已是上午11点半了。我一刻也不敢耽误,从那个户外运动用品店直接跑到一个电话亭给厂家打电话要账号,说我马上就给你们汇款,能不能走航空货运,对方说不能,交涉一番后对方才勉强同意。我一再声明这批货的紧要性,对方烦了我才把电话挂了。他们哪知道我这笔救命的生意是怎么样做成的啊!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8)

——草根的淘宝创业故事

草根的淘宝创业故事1

  创业成就梦想,但创业同样充满了各种心酸和艰辛。在淘宝村的人们,自述了这段艰辛的淘宝创业经历。吴淑碧,一个80后淘宝创业者,自从开了淘宝店,凌晨1点*睡对吴淑碧来说已成为常态,熟睡中被旺旺的“叮咚”声吵醒,睡眼惺忪地起来谈生意也不是偶然。与西岙村众多的淘宝店铺一样,她的店铺也主要经营益智类玩具、大型滑梯游乐设施以及儿童表演服等。自己一个人,依靠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辆电动车,吴淑碧打下了一片“江山”:她所经营“智慧乐园玩具店”的等级即将升冠,2012年12月到现在已销售130万元。

  淘宝创业的艰辛创业故事

  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去年,吴淑碧还是一个手拿剪刀梳子,为别人理发的美发师,对电脑的认知仅限于聊天看电影。在她那近30*方米的办公场所里,依稀可见美发时留下的痕迹:原来放置洗头床的地方已被办公桌代替,但用于冲洗的水龙头并未拆掉,两台美发镜的地盘则被包装纸盒所占据,只留下一台空调。“我19岁学理发手艺,理发店已开了6年,这台空调是去年6月为了让客人有更好的美发环境才买的,我是一心想好好做美发生意的。”吴淑碧说。

  但路口理发店的开张、隔壁邻居淘宝生意的壮大、5岁儿子对玩具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她,吴淑碧开始在照顾好理发生意的同时,开起淘宝店。“无心插柳柳成荫”,吴淑碧的淘宝生意越做越大,仅一年时间就做到了五钻的等级,最忙时一天发了40个大大小小的包裹,快递费也付了近千元。吴淑碧说,这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儿子充当模特,老公帮忙修图,老爸老妈偶尔用他们的机动车和三轮车帮我拉点大件的货,还包揽了洗衣、做饭、拖地等家务活”。

  提起第一笔订单时,吴淑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真是太紧张了,当时唯一的想法是怎么会有人来我店里买东西,当确认付款的窗口弹出时,我才真正相信了。这笔订单赚了200多元,我却打了十几个物流电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自己当时好可爱。”

  说着说着,她“啊”了一声,然后大笑起来。“货我发出去两天了,也不知道要点发货,后来客人找我说货都收到了,怎么还没点发货呢,那时我很尴尬因为不知怎么操作,后来在她的指点下发了货,她也给我写了一段好评。我很感谢她,江苏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她的到来让我开始有了信心。”

  淘宝生意渐渐壮大,吴淑碧开始有点分身不暇。于是,她将自己白天的时间也奉献给了淘宝,让需要理发的客人晚上再过来,但在这样的安排下,她还是分身乏术。去年10月份的一天,吴淑碧正给一位老客人染头发,楼上电脑发出的一声“叮咚”响,直接把她的心思勾走了。她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染好色,然后跑上楼谈生意。“这笔生意谈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客人在楼下扯着嗓子喊‘快下来,头发要被染烂了’时,我才跑下楼。”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去年年底,吴淑碧撤掉了理发店的招牌,将理发的用具卖掉或者搬到后面的房间,新买了一张办公桌、一辆电动车,开始了她全职淘宝店主的生活。每天上午9点多起床,简单吃点早饭后整理一下前一天晚上的订单,然后去邻近的梅岙教玩具市场拿货,回来后一边打包一边接单,午饭后继续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甚至次日凌晨1点。吴淑碧说,开家淘宝店看似风光,但风光背后更有忙碌的"辛苦,这种辛苦也只有开过淘宝店的人才能理解。


回乡创业的故事3篇(扩展9)

——身边的创业小故事

身边的创业小故事1

  200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我正式下岗了,我曾经工作8年的那家氮肥厂彻底破产。300多号无辜的员工被屏弃在年关来临的时候。怀揣着单位一万多元的补偿金,面对家里还不满四岁的宝宝,面对沉没寡言的丈夫,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19岁从技校毕业,再到单位上班,然后是结婚生子,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虽然生活谈不上富裕,但白天上班,晚上相夫教子的日子仍然过的有滋有味。虽然日子过得*淡,但时时充满着幸福,对一个女人来说我觉得这比拥金百万可幸福多了。

  然而这种*静的日子终于被打破,我惶恐,我迷茫。孩子看到我一天愁眉苦脸也好象显得特别的懂事,我知道他其实是害怕,因为他被我的表情所吓住了。我知道他很无辜很可爱,但面对生活的重担落在丈夫一个人头上我怎么也对他笑不出来。因为丈夫每月那900多元的工资是无法来撑起这个家庭的。

  在迷茫和惶恐中春节来了,2004年的春节我觉得特别的漫长,好不容易熬到了正月十二丈夫才去上班。看着他出门上班去的背影我哭了,我是被感动的,虽然他知道凭他一个人的收入完全无法来撑起这个家庭,但是我下岗在家的这两个多月他一直没有一声怨言,反而安慰我面包始终是会有的。一个女人一生中能摊上这样一个男人,我满足了!

  无聊的日子里我更多的时间是上QQ找朋友聊天来虚度时光。3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一个陌生人要求加我,我拒绝了,因为我根本没心情和陌生人聊天。想不到这家伙在被拒绝后给发来这么一段信息:“你拒绝我就等于是在拒绝金钱,如果你还对钱感兴趣的话建议去:看看。”无聊的骗子,我心里骂道,但是急需渴望金钱的我还是忍不住诱惑去点击了那个网站,我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骗人的。想不到进去后发现是一个食品公司提供的一个品牌加盟网站,当我看完网站内容后好象略有所思。因为他们提供的一些小本投资方案我感觉的确有可能赚钱。因为在家务闲的这几个月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开个小店来维持生计,但选来选去都没选好项目。

  晚上丈夫回家后我把这个网站给他看了,没想到他的感觉和我差不多。他说休闲食品的经营思路是不错的,关键看他们怎么收费,希望不是骗人的,还鼓励我第二天跟他们联系一下。第二天我用QQ联系了厂家,他们说不收任何加盟费,每个店只收取2000元培训费,然后投资者只需要购买所需设备和原材料就可以了。和他们聊完后心中塌实了不少,在接下来的几天又针对一些问题和他们作了沟通,然后和老公基本就开加盟店的这件事情给落实了下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有事情可做了,那就是到处联系开店的位置。人有的时候就这么怪,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无论白天累死累活都觉得充实。通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在洋洋购物中心找到了一个15*方的位置。位置虽然很好,租金可也不便宜,一个月要6000块,但是和老公犹豫一宿后还是狠心给定了下来,那时心里候真的是七上八下。

推荐访问:回乡 创业故事 回乡创业故事3篇 回乡创业的故事1 回乡创业的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