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机械强度检验应用研究

摘  要:目前,绝大多数工程项目应用的强度检测技术分别是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以及最为常见的回弹法检测方法。回弹法从理论分析看,是间接测试机械用件或混凝土结构胶强度的检测方法。根据强度数值和回弹数值等相关数据的研究,列举相关的技术计算公式,以此探索回弹法技术在机械用件或混凝土强度检验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回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相关公式数据,了解该方法在强度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回弹法检测技术方法的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检测;回弹法;机械强度;应用研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将回弹仪与回弹法纳入工程机械强度检测中,至今已有30多年的技术经验与使用经验。在机械行业或工程建筑行业,大多数技术人员都已熟练掌握回弹法的强度检测,是目前最为业内人士认可且最为常见的检测手段。回弹法使用方法简单,通过一弹、一查便可以知道机械用件或混凝土结构件的强度是否满足机械使用需要。对于项目设计者、施工人员和监造部分,乃至项目检测人员都认为回弹法是检测机械用件或混凝土结构件强度最简易最可靠的一种方法。但是在近几年的工程项目中,出现了许多采用回弹法检测而引起的问题,在项目实践中缺少对回弹法根本认知的正确理解与定位。

1 回弹法检测技术分析

1.1回弹法

回弹法利用弹簧对重锤施加作用力,经与其相连的弹击杆,最终形成表面弹击效果,再将弹击后重锤的回弹距离作为主要数据,采取回弹值与强度之间的技术标准规定,以此明确强度的一种简易检测方法。因为检测是发生在机械用件或混凝土结构件的表面,回弹法实际上属于表面硬度检测方法,根据硬度情况和强度情况的联系性,建成的一种常见检测方法。

1.2测区回弹值的计算

《回弹法检测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规定,去除同一测区16个回弹值中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再将剩余回弹值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式-1

式中心Rm为平均回弹值,计算至小数点后一位;Ri为每i个测点的回弹值。

2 机械强度检测技术的应用

2.1回弹法用于检验结构匀质性的意义

在机械制造或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泵机输送大量的混凝土后,它的均匀质地性质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素。不管是脱模处理的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或者是破损后的试验试块,都表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影响质量的关键点就是和易性。在相关质量控制规定中明确表示:验收结构匀质性必须包括强度检测和坍落度检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①采用回弹法检测表面时,其产生的结果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例如:保护层厚度、直径及表面状态,因此对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当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尽管不易得到准确的抗压强度,但是可以很好的确认均质性。②检测机械用件或混凝土表面还应注意表面情况变化。首先存在多种因素影响表面,如何确定碳酸钙是否形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即便已经形成且厚度再增长,其实对于回弹数值的影响是不严重的。③根据表面实际情况,其自身的不平整性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直接回弹表面与磨后回弹数值存在不同,磨后回弹数值明显更大,后者是可以代表结构件的基本情况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表面形成的碳酸钙并不会大幅度影响同弹值。④可以采用弹击数值大小分析均质性,并借此数据显示分析质量,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但是若是用其评估强度是存在不足与缺陷的。通常情况,抗压强度是整体构件均匀承受全部荷载的定义,和被弹构件的截面数据有极大差异,再者,材料的组成也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抗压强度也不会达到合理范畴内,所有结果会存在一定偏差。

2.2回弹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及解决

(1)回弹法对不同的模板有着极其敏感的改变,在机械制造或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极大的差别。例如对于采用钢模或增添防水膜的混凝土构件,会出现较高的回弹值。因为钢模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对10mm内的混凝土构件表面强度和表面密度有提升作用,但是混凝土内部的实际强度并沒有提高。然而木膜由于木料本身的吸水性不好,表面的强度发展就远不如钢模。

(2)对回弹值存在较大影响的另一指标是构件的表面平整度。由于某些破损情况的出现,在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因素将极大地降低通过检测得到的回弹值。

结论

深入研究回弹法在机械强度检验中的应用,对保证机械制造质量、提高生产质量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回弹法检测技术,了解回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结合已掌握的机械工程检测理论知识,切实研究机械强度检测技术的应用,将回弹法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简明概述了回弹法相关内容,为发展回弹法在强度检验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对于机械制造或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慧敏.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技术.第一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13

[2]  侯宝隆,蒋之峰.混凝土非破损检测.第一版.北京:地震出版社,2013.4-5

[3]  王孔藩.力学在建筑结构诊断、加固中的广义拓展二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15-31

[4]  王济川.建筑结构试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103

[5]  Samir A.Ashour and Faisal F.Ⅳ,afa.FIexural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ACI Structural Joumal,2013,90(3):279~287

作者简介:饶繁(1997.12)男 湖北孝感 本科就读(今年毕业)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文化大道武汉东湖学院 学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推荐访问:回弹 强度 检验 机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