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物资的属性功能及其作用价值

摘要: 从全球化、国情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现代视角对国家储备物资的实质属性及其功能特征进行深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储备物资在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必要性及其投入使用的作用原理,对国家储备物资参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生活的现代价值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或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巨灾和风险时,国家储备物资因其属性功能而不仅具有比较优势,更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的投入和使用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保证民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以发挥刚性作用与弹性作用。这种功能性的优势及其作用是市场机制不具备的效能,是社会其他资源或力量无法替代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中,它们是国家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成分。

关键词 :国家储备;突发性巨灾和风险;直接投放;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刚性作用与弹性作用

储备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威胁很大,为了预防天寒地冻和狩猎不足,人们就有意识地将一些食物积存下来,形成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储备。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出现,国家储备得以形成。在近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饱受战乱之苦,世界各国的储备意识不断增强,纷纷结合本国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储备体系。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建立了以实物为主的国家储备体系。这60多年来,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今天的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物资(简称“国家储备”)在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流通与民用部门紧急需求,参与抗灾、救灾、支援农业、外贸和国防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从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经济的现代视角来看,国家储备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成分和实力,已经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比如美国的石油储备,日本的海外矿产储备,俄罗斯的粮食储备,等等。对国家储备的认识和理解,虽然国内近几年有些零散的工作,但很不系统和不全面。尤其是不深刻,观点和方法落后。很多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实际工作中,其认识论和观念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最近几年国际市场油价、粮价和矿产价格飙升,国内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南方冰雪灾害和川陕甘区域地震损失,等等。这些都说明,现在需要我们来重新地认识和研究国家储备的价值和意义了[1-4] 。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们都严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对此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本文将从全球化、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现代角度考察国家储备的特殊性及其功能,揭示它们的战略作用,分析论证它们在投入使用中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及其作用原理。

1 国家储备的本质属性的现代认识

1.1 实物性和财产性

广义的国家储备包括国家实物储备(国家储备)和国家金融资产储备。前者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包括:①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而储备的物资;②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生活稳定持续发展(应对灾害等突发性巨灾和风险)所作的储备;③为维护社会生活稳定正常(国计民生)进行的储备;④国家金融资产储备。这些国家储备具有实物属性和财产属性。

显而易见,国家储备和金融资产储备是以储备对象的存在形式不同而划分的。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在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储备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环节。当突发性事件来临需要动用储备时,国家储备就凸显了实物资源属性的优势,即可以直接作为生产资源和消费产品而进入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其它活动中,而无需经历一个交易或交换的环节。而我们都知道,这些交换过程在危机突发性巨灾和风险发生后往往困难重重。比如市场机制暂时破坏,生产组织和社会个体处于瘫痪,等等。

国家储备的实物和财产属性特征在其内涵上是说,它们在进入需要和使用过程时,不需要经过社会的分配环节和市场的供给——需求配置环节,可以由国家和政府部门直接投放和使用。

1.2 应急性和预期性

张永林等:国家储备物资的属性功能及其作用价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期从古今中外国家储备历史中可知,储备从来都是为防备战争、灾害及经济失衡等突发性巨灾和风险而建立的。这些不确定的突发性巨灾和风险有可能导致社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对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国家或全球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造成社会供给与需求远离平衡态。显而易见,建立储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时之需”,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不确定的突发性巨灾和风险,国家储备就失去意义了。所以防备性的“预期”和投入使用中的“应急”是国家储备的根本属性。而国家储备的直接实物和财产属性也为应急属性的发挥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是要注意,这些应急属性并不是完全被动和不可预期的。任何自然和社会的突发性巨灾和风险,它们发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不可预知的,但是,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防范意识及工作,却要有预期性、前瞻性和主动性。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未雨绸缪。

1.3 完全公共品性

国家储备的完全公共性体现在如下两点。

(1)从物质效能和使用上看国家储备的完全公共产品属性。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公共产品包含两个重要的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他人同时也消费该产品。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引起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的增加近似为零。国家储备和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公共事业一样,具有公共产品的这两个典型特征。这是因为,市场主体没有义务和能力为国家安全主动承担责任,不可能主动承担国防、应对突发性巨灾和风险和宏观经济调控所需要的国家储备。在国家储备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比如,2008年上半年,为了稳定肉类物价,国家投放大量储备肉,每个肉类消费者都能够从肉类价格的稳定中获得益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能排除其它消费者同时从政府的物价调控中受益。

一句话:国家储备的完全公共产品属性是因为和由于,它们是全体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需要时都有使用的权利、机会和份额。

(2)从存在形式和产权属性上看国家储备的完全公共产品属性。

国家储备不是准公共物品,它们的所有权是国家、全体公民和社会,它们的使用权也是如此。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有着不同的储备主体和储备目的。企业储备是一种私人储备,是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正常的连续性经营活动而自愿进行的储备,比如企业的库存。理论上,企业的最佳储备量通常按照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方式来确定,这个数量也叫做经济库存量。国家储备是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来开展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国防安全、经济和社会安全,像国防和一些公共设施一样,只能由国家来承担和所有。

一句话:国家储备的完全公共产品属性是因为它们是由国家和政府代表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而提供的,拥有的,和使用的。[5]

1.4 完全垄断性

国家储备的完全垄断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国家储备各方面的信息(储备的具体内容、数量和区域等)由国家和政府部门绝对垄断和保密。

国家储备是国家直接掌控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用于宏观经济调控、防备战争和应对突发性巨灾和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家储备作为一国的战略后备力量,各国都对关键内容严格保密,尤其是高技术和尖端武器用的稀有金属等的关键资料严格保密。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家储备部门垄断着储备物资的各方面信息。保密性是化解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

推荐访问:储备 属性 物资 作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