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网上交友现象心理透视

摘要:对中职生上网现象从心理需求角度进行一番透视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压力;上网

201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中职生无疑也成为上网交友人数较多的一个群体。上网似乎已成为中职生日常学习和精神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是什么心态促使正值豆蔻年华的中职生们热衷于上网交友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透视分析。

一、渴望纯真友谊的需求

上网聊天,结交网友是中职生乐于上网最普遍的心态。现在中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当今世界虽是个开放的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距离却愈来愈远,与身边同年龄人的交往存在排斥性,有些同学甚至性格孤僻、自傲。加上校园受到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同学之间互相排斥、耍手腕、互相攻击等行为,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于是,他们躲开周围同伴,把真情寄托于网络虚拟空间,希望从中找到所谓最纯真的友谊。而网络由于其交流沟通的自由性、开放性,扩大了人际交往,有利于他们更好更迅速地找到网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纯真的友谊。

二、寻找倾诉对象的需要

处在学习年龄阶段的中职生们面对学业竞争、就业竞争,老师过分重视中职生专业训练和学习,忽视了他们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父母们为生存竞争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忽视了子女情感倾诉的需要,致使一些中职生内心苦闷、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网络具有隐蔽性、自由性、平等性,在这里谁都可以发言,只有平等的网民,没有权威性的老师和家长在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论是否离经叛道,且交谈双方不用面对面,不必担心对方泄露自己的秘密,因而思想没有压力,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可以把原来受社会影响而不能说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渴望了解异性的好奇心驱使

据了解,中职生上网绝大多数选择异性为网友。15-18岁年龄阶段的中职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发育的时期,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对异性感到好奇、神秘,渴望能够得到异性的关注与青睐。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关心异性方面的信息是正常的表现。但由于我国的性教育和性知识普及的滞后,使得许多中职生的正常的情感受到压抑。通过与异性网友的聊天,可以感受到异性的体贴和理解,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和缓解。

四、寻找共同志趣以互相交流促进的需要

以这种心态上网交友的中职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多数人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我国的职校教育往往只注重教科书的知识,片面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大多数中职学校不鼓励甚至禁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户外活动的。有个别学生自行组织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家长、老师认为是在“不务正业”。而互联网络为中职生的交往提供了广阔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人都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感兴趣的群体,因此,这些有着个人嗜好的中职生便只能通过上网,结识志趣相投的网友,达到增长见识、广交朋友,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

上网交友这种交际形式的确能满足中职生的一些心理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良影响。

1.加重中职生的心理偏差。网络给中职生交友带来了方便,但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得这种交往方式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很大的距离。网络交往是所谓的“电脑与电脑诉衷情”,人机对话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表情、手势、神态、语调等的面对面直接交流,长久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愿与周围同学交往,以致形成孤僻、不合群的不良性格。

2.影响学业的完成。我们知道,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因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匮乏,而长期沉迷于网络,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挤占正常的学习、休息时间,造成精神欠佳,则必然加重影响了学习,耽误了学业。

3.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中职生年少阅历不深、思想单纯、对网络中的不法行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易上当受骗,因此,上网危害性也较大。

对于中职生的这种心理现象及表现,我们应注意有效引导,要为中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在学校多组织他们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学校作为最安全和可靠的上网环境,应丰富学校上网资源,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为中职生网民提供绿色上网环境。此外,加强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学会把握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姜志强,丁喆.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59.

推荐访问:透视 中职 现象 心理 交友